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术语)Anukrānta,译曰逆。次第之义。...(故事)沙弥名救蚁。杂宝藏经四曰:昔有一罗汉,畜一沙弥,知此沙弥却后七日必当命终,与暇使归家,至七日头命还来...【远行近行】 p1257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页云:若远若近者:云何远行?答:过去未来行。云何近行?答:现在行。复次云...(术语)称大日如来也。大日经一曰:一切智慧者,出现于世间,如彼优昙华,时时乃一现。...(物名)六祖坛经曰: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案六祖坠腰石镌龙朔元年卢居士志八字。今存黄梅东禅寺。...【邪智】 p0670 大毗婆沙论九卷六页云:问:此邪智、是何?答:此是欲界修所断中无覆无记邪行相智。如于杌,起...抑止,压制之意;门,法门、教法。即指佛为抑止众生为恶,故暂将其慈悲心隐藏不显,而说凡作恶者不得往生之教法。无...有漏法与无漏法之略称。漏,烦恼之异称。三界诸法为有漏法,三乘之圣道及涅槃界为无漏法;如四谛之中,苦、集二谛为...梵名 Buddhavarman。又作佛陀跋摩。意译觉铠。西域人。自幼履操明直,聪悟拔群,博习三藏,尤善阿毗昙毗婆沙论,常...(异类)Rāhu,又作罗护,星名。以能障蔽日月而使蚀,故印度传说谓之阿修罗王。大日经疏四曰:罗睺是交会蚀神。希...谓长期于禅林中参禅办道。与“少丛林”相对。又长期从事参禅修业者,亦称饱丛林,或称旧参、老参、久参。古尊宿语录...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各位台湾大学的高材生,首先恭喜大家,进入台湾的一流大学,台大也是世界级的名校,美国的哈佛、柏克莱、史丹福;英...问: 别人对我们不善怎么办? 答: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对中下根性众生教因果。十善业道就是属于因果,佛在经中说能...
问: 在家人以什么为重,如何实修才能促进信心? 大安法师答: 在家人以持戒念佛为重,居尘学道要发大心。因为现在...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要把念人情恩爱名利是非的心,转换过来...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每件事都有一个因,没有...
二业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二业】指引业与满业。依《俱舍论》卷十七载,有两种二业,名引业与别业。六趣各有总、别二报,如人趣中,所有的人皆同属人趣之果报,此为总报;其中复有智愚、美丑等差异,称为别报。引发总报的业因,称为引业;成满其别报的业因,则称为满业。此外,善业与恶业亦称二业。善业为五戒、十善等善道之所作,能感善趣之乐果;恶业为五逆、十恶等罪恶之所作,能引恶趣之苦果。
上篇:二无记 | 下篇:二种生死 |
禅林中负责大众斋粥之职称。东序六知事之一。据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两序章典座条载,典座职掌大众之斋粥,一切供养务须...
阿奴羯烂多
救蚁
远行近行
一切智慧者
坠腰石
邪智
抑止门
漏无漏
浮陀跋摩
罗睺
饱丛林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略说佛法大意
慧律法师《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
别人对我们不善怎么办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慈舟法师:死心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