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叙述罗睺罗童子于夜分,为罗刹所怖,而于佛前涕泣,佛乃为童子佩宝带,说大明咒,并令持是咒,以远离恶罗刹、刀杖、恶毒、恶友、疾病等,而得大安乐。为圣庄严陀罗尼经之异译。 p675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亦名:四药五种量、六味定四药 子题:药有五种、时量、依时量、更量、依更量、七日量、依七日量、一期量、依一期量...(术语)余者残余,蕴者五蕴,谓已脱分段五蕴,而余未变易五蕴之菩萨身,又言最后身之二乘及菩萨。...(术语)又作阿娑婆那伽三摩地。定名。数息观也。金刚顶经疏二曰:阿娑颇那伽者,旧经云:初依瑜伽安那般那,系念修...指比丘所应成就之十一法。即:(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见慧,以上为五分法身。(六)根寂,即六根...闇于事理者,称作迷;虚而无实者,称作妄。众生迷妄,故具众苦。[唐译华严经卷四、仁王经合疏卷中] p4330...(杂语)同于八迷。戏论云者,谓违背正理之虚妄见解也。...于佛教,对宇宙及人生之探求,以其不变、平等、绝对、真实之本体及道理为中心课题立宗者,称为性宗,又作法性宗。反...(术语)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即六尘中之相续相也。彼就无明而差别,此就识体而论者。...(术语)同上经曰: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谓众生本具灵妙觉悟之佛性。或指灵妙不可思议之智慧。又众生本具之佛性与佛之智慧无异,称为灵觉不二。 p6943...梵语 citta,巴利语同。意译为心。又作质多耶、只多、指多、质帝、彼荼。为四心之一。其义有多种,据诸经论之说及诸...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者就是大乘第一弟子;阿弥陀佛发愿:只要你信愿持名,能得到天...第一章 讲述的微诚 地藏经在我国流行之盛,其情形可与金刚、弥陀、法华三经相提并论。所以在近代中国讲经法师丛里...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去集市的时候,见一位老者摆了个捞金鱼的摊子,他向有意捞鱼者提供鱼网,捞起来的鱼归捞鱼人所有。...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 一心念佛,诸...
问: 请法师开示一下,如果买了佛像,是否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开光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如果佛像不开光,有什么样的...
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和尚,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很重要。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有前生,当然不能从外在的物质去判断...
在这世间,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观念上也会有所差异。人生无法事事都很完美,但是若能懂得善解、包容、感...
宝带陀罗尼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宝唱 | 下篇: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
【训释言词五种方便】 p0937 瑜伽八十一卷十三页云:训释言词、复由五种方便。一、由相故,二、由自性故,三、...
四药六味定
余蕴
阿娑颇那伽三摩地
十一法
迷妄
八迷戏论
性宗
相续识
下品中生
灵觉
质多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推荐】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竺摩老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做任何事前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天地广阔,不要画地自限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