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大德于示寂时,叙述当时心境之偈颂、诗文,称为辞世文。又作辞世、辞偈、遗偈。此风始自唐代以后之禅宗或净土教,日本则于镰仓时代后特别盛行。景德传灯录卷八米岭和尚章(大五一·二六○中):“师将示灭,乃遗一偈云:‘祖祖不思议,不许常住世;大众审思惟,毕竟只遮是。’”[乐邦文类卷五] p670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佛为摩登女分解身中眼等六处,一一说其无爱相。...(术语)天台宗三相承之一。又名金口祖承。谓受佛金口之记,而出世之付法藏二十三祖,次第相承其法门也。止观一上所...【方便不施】 p0376 瑜伽三十九卷十三页云:云何菩萨方便不施?谓诸菩萨、不忍直言遣来求者,谓我不能惠施于汝。要...(1642~1702)清代临济宗僧。浙江海盐人,俗姓陈。父母好禅悦,构置庵堂,延僧居之,师每闻梵呗声,欣慕之情溢于言...(术语)又曰入寂。归于寂灭入于寂灭之义。示证果人死之词。寂灭为涅槃之译语,原为生死共灭之义。惟今偏于生之一边...【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p1004 杂集论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谓于内净不净诸色、已得展转相待想...(物名)梵名,译曰小刀。大日经五曰:所有诸奉教,皆羌揭梨印。慧琳音义三十六曰:羌揭梨,唐云小刀。似报持之印信...全一卷。明代僧汉月法藏着,崇祯元年(1628)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五宗原附录。明代临济宗僧三际广通于其师笑...(一)指上行菩萨(梵 Vi?ista-cāritra)、无边行菩萨(梵 Ananta-cāritra)、净行菩萨(梵 Visuddha-cāritra)、...禅林用语。超宗,谓不立真如佛性之方法;越格,谓不依旧例之形式。即指能超越凡圣之形式,而存乎自在之天机者。碧岩...(一)梵名 Subhūti,巴利名同。又称苏补底、须扶提、须浮帝、薮浮帝修、浮帝、须枫。意译为善业、善吉、善现、善实...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僧伽吒经...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
凡修行人,当在自己家中修,不必定到林中修。若皆到林中修,何有此大屋可容,人多则林中缴用多,诸人奔走辛苦,家中...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一是减少众生杀业,二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现代社会文明虽然日渐发达,但众生的杀业却不见减少...居士能够说皈依吗?居士可以讲经吗?居士可以化缘吗?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吗?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
人们做着种种苦力,才能够造一个房子。所以建庙造伽蓝,一定要有人修道,否则就是祖师讲的广造伽蓝,不体道本,天堂...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不好办。我们前生也可能种了善根,今生出家了,出家得有点善根...
(一)凡圣同居土: 娑婆世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同生其间。然凡圣所见之境,与所受用,天渊悬殊。西方约...
山门又作三门,乃大乘佛教及丛林之象征。本义为寺院正面的楼门,为禅刹七堂伽蓝之一。后引申发展出以下几种意思:第...
问: 佛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那你们迟早要成佛,为什么要发愿到极乐世界去呢? 宏海法师答...
辞世文
【佛光大辞典】
上篇:轿番 | 下篇:边五得 |
五明之中,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等前四明为外明,其第五者,即明自家之宗旨者为内明。五明熟习兼备,称为内外...
摩邓女解形中六事经
金口相承
方便不施
超乐
归寂
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羌揭梨
济宗颂语
四菩萨
超宗越格
须菩提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居士以在家老实念佛为本
盲目放生的常见弊端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

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人修道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极乐世界的四种国土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三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