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于边地由五人传授之作法得戒。为十种得戒缘之一。又作五人得。以边国僧众数少,受戒者不能从正式仪规行三师七证等十人受戒时,即以四僧众与一羯摩师作法授戒,依之而得具足戒。[十诵律卷五十六、杂心论卷三、俱舍论卷十四](参阅“边国”6709) p670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职位)(Vihāra-svāmin)译曰寺主,知事。寺中之知事也。行事钞中一曰:寺主摩摩帝。同资持记中一之四曰:摩摩...(神名)二十八部众之一。为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但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尼经所出之二十八部众中。缺此...(1635~1709)清代临济宗僧。豫章(江西)庐陵人,俗姓刘。九岁时突染病,甚危笃,其父乃许送师至祇陀寺礼慈乘落发...(术语)终归于真如也。谓涅槃。四教仪一曰:夫道绝二途,毕竟者常乐,法唯一味,寂灭者归真。又释尊之死谓之归真。...【唯心能入现观非我能入】 p1010 显扬十六卷十六页云:云何应知唯心能入现观;非我能入?颂曰:非我为智因,亦非自...(术语)对今圆之称。法华之纯一独妙圆教为今圆,尔前兼但对待之圆教为昔圆。台教之判,其圆用今昔虽别,而圆体则今...(1602~1681)清代僧。江西萍乡人,俗姓王。字灰如。初习儒业,年三十依绣林自性出家,从大树证公参究。复参天童、...(一)指无量寿经卷上所说之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俱勿头华、分陀利华四种莲华。气香状美,以极珍贵,故得以庄严净土。...小乘禅定中,超越中间之一地而入之禅定。一般修禅定皆依初禅、二禅、三禅等顺次而进;但经由训练,则可超略其中一段...梵名 Subhadra,巴利名 Subhadda。又作苏跋陀罗、须跋陀、须跋、薮婆头楼。意译作善贤、好贤、善好贤。为佛陀入灭前...凡一○○册。张曼涛主编。大乘文化出版社刊于民国六十五年(1976)。乃汇集民国以来六十余年间,佛教研究之各家论述...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临时讹扰。有乖轨范。如未能修观者。亦当清净身口意三业。一心...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得好报? 师父说:因果错综复杂,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生,如果...念佛是靠我们的信心和愿力,心清清净净地念,是要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如果明天我和世间的因缘就尽了,更是不能浪费...在日本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他在亲眼目睹、亲耳听到1000例患者的临终遗憾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师修净土。有些人修净土以后,他修一修就退转了。但是印光大师...看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是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了。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谓行者舍前识处之有想,并舍前...劝发真信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社。六时净行。遂成千古芳规。虽日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似乎短短几年间,伴着新的传播技术和人们对心灵层面的更多关注,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佛教在中国焕发了青春般...
边五得
【佛光大辞典】
上篇:辞世文 | 下篇:边地 |
内心曼荼罗与外相曼荼罗之合称。内心曼荼罗又称心中曼荼罗、内坛、心坛,外相曼荼罗又称心外曼荼罗、外坛。前者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