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众作法事,若有比丘无法出席,则将自己赞同众事之欲望,告以他比丘,由该比丘传说僧众,此谓之“欲法”。受托之比丘受知其欲,谓“受欲”。由缺席者本人告知出席者,谓“与欲”。若受欲比丘亦因故不得出席,复与欲于其他比丘,则谓“转欲”。[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一] p662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异喻五过之一。不离,梵语 a-vyāvrtta,不用离作法之意。离,不相属着之义。即缺离异简...(杂语)缁者缁衣,僧衣也。缁田犹言僧园。...(杂语)张伯淳诗曰:道林卓锡旧种此,仿佛于今八百年。锡者锡杖。僧人所持,卓者拄立,故谓僧人居处为卓锡。...【六种意乐】 p0300 瑜伽五十卷八页云:卽彼意乐,当知分别,略有六种。一者、不出离意乐。谓于各别大自在天、那罗...位于洛阳夹马营。营在纹城东郊,为宋太祖诞生处,真宗时敕立为寺,供奉太祖像,赐额应天禅寺。后改称发祥寺,俗称东...又作上僧。原指开悟且德高望重之僧,后转指于斋堂上座所安置之圣僧像而言。一般小乘寺院安置宾头卢,大乘寺院则安置...(术语)Dāna,又作檀那,陀那。译曰布施,施与。大乘义章十二曰:言檀者是外国语,此名布施。以己财事分布与他,...梵名 Pramāna-vārttika,西藏名 Tshad-marnam-hgrel。印度因明大论师法称著。又称广释量论本颂。与法称其他六部因...(术语)性者法之自体,在内不可改易也。相者相貌,现于外可分别也。有为无为相对,则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而有...(名数)仁王经所说行十三观门者,为大法师,世人宜如佛供养之云。...相当于无漏心。即出离俗世之菩提道心。成唯识论卷二(大三一·九上):“亦熏本有无漏种子,令渐增盛,展转乃至生出...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在纷乱的环境中,如何把心静下来?假使办公室里突然有人出言不逊,冒犯了您,这时该怎么回应? 我们首先要理解,环...有一位大企业家,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开创了一片天地,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登峯造极的时候,由于他平日过度劳累,疏忽...1.紫菜: 除了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B1及B2,最重要的就是它蕴含丰富的纤维素及矿物质,可以帮助排走身体内之废物及积...
作为一个修道人,我们现在还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念。知道自己当下,从事相上来说依于佛的教制在做什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老子被认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有关老子素食思想的文献并不多,反倒是纪录他哲学思...
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好讲的,扯来扯去是消磨时光,悟道就在一刹那,一下子就开悟了,扯这么多干嘛?扯来扯...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应该怎么来修这个逼迫性呢?首先佛陀指示逼迫的相状,叫示相转...
人们常说,聪明人就是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愚蠢的人往往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面对生活,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是...
转欲
【佛光大辞典】
上篇:转教融通 | 下篇:转逢 |
【轮回】 轮回梵语 Samsara、音译僧娑洛,义译为轮回,亦译为生死,亦译作转回转生,或生死相续。谓众生依惑业之因...
不离过
缁田
卓锡
六种意乐
应天寺
圣僧
檀
释量论
性相
十三法师
出世心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圣严法师《办公室的沟通智慧》
老祖父的碗
消除脂肪的十种食物

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念
老子的素食思想

一切不离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