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五乘之一。指能成就声闻果之四谛法门。乘,为运载之意,指能乘载众生至彼岸者;即指佛陀之教法。声闻之人由观四谛之理而出离生死,以达涅槃,故称四谛法门为声闻乘。又指声闻之机类。[称赞大乘功德经、法华玄论卷七、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末](参阅“二乘”206) p649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理等六身: 一、理法身 本有之理也。 二、智法身 性德之智也。 三、自受用身 修德之四智圆明,常住...(术语)谓五百比丘各说自身所由生之原因也。依涅槃经三十五,五百比丘,对舍利弗各说身因,有比丘言我未获得正解脱...【随烦恼中互不相应者】 p1373 瑜伽五十八卷八页云:复次此五见,是慧性故;互不相应。自性自性,不相应故。贪、恚...(术语)阿弥陀如来之誓愿也。世者普通之意。超者卓出之意,为卓越三世诸佛誓愿之大悲本愿,故称超世愿。指普通四十...譬喻佛法如一雨之普润众生。佛说一乘法诠示一实相之理,无二三之别,犹如雨水之下降,草木得蒙滋润。虽然雨是一,然...【昙摩流支】 此云法希,亦曰法乐。南印度人。偏以律藏传名,弘道为务,感物而动,游魏洛阳。...梵语 kāya-anupa?yanā。即四念处观中之身念处观。修此观法时,观察身体,由头至足,次第巡历,观三十六物皆不洁净...指我国古代之神秘思想。人皆向往长生不老,致产生神仙修炼及仙药之故事。根据考证,西元前三世纪,此种与山岳信仰结...【恒审思量】 此为第七末那识之性质,亦即历经三世,无有间断,审查一切事理而思虑量度之意。于八识之中,独有第七...(植物)Pippala,毕钵罗之异称,树名。付法藏传一曰:迦叶辞如来,往耆阇崛山宾钵罗窟。...谓众生沉溺于生死,有如处于泥沼之境,故以泥譬喻之。俱舍论卷一(大二九·一上):“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诸众生...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佛陀在世时,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贫困的、病苦的,他都爱护关心。那时有一位长老比丘病得非常严重,不只全身不能动...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凡夫终日忙碌,应酬既多,回...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
近日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如短期内多宗空难事件,然后相继是台湾高雄大爆炸、江苏昆山大爆炸、伊波拉疫病迅...
《普贤菩萨警众偈》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对于世间的大多数人来说,明知生必有终,却总是...
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 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 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 故君子必慎为善。 行善不以名,一个真正做...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前常住物;四、十方现前常住物。 一、常住常住物 是什么呢?比...
声闻乘
【佛光大辞典】
上篇:声闻界 | 下篇:声闻乘教 |
梵名 Asavga。音译为阿僧伽。生于西元四、五世纪顷。为古代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又称无障碍。北印度健...
六身
五百身因
随烦恼中互不相应者
超世愿
一雨
昙摩流支
循身观
神仙思想
恒审思量
宾钵罗
生死泥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佛陀照顾老病比丘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法门

【推荐】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灾难与人生意义的省思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真行善不可为名,有发心才有功德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