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与个别之并称。即一般与特殊之分。总摄全体,称为总;特别指部分,称为别。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诸法有二性,一为总性,一为别性。总性如无常、苦、空、无我、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入、无出等。别性如心之识性、火之热性、水之湿性等;又如人好作诸恶,称为恶性;好作善事,则称善性。推而广之,诸法皆有总相与别相之分,如马为总相,白马则为别相。就观想、观念等言,有总观与别观相对。又各宗派总以诸经为所依,称为总依;别以一经代表该宗,则称别依。其他尚有各种总别相对之法,如总相念处、别相念处,总报、别报,总我、别我,总相观,别相观,总愿、别愿,总安心、别安心,总回向、别回向,总论、别论,总释、别释等。[大智度论卷二十三、中边分别论卷上、俱舍论卷二十五、卷二十六、成唯识论卷一、卷十、大乘义章卷九] p648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界名)三界九地之一。色界之第二禅天也。此地之天之众生,住于胜妙之禅定,由禅定生心识之喜乐,故名定性喜乐地。...【留多寿行】 p0944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一页云:问:云何苾刍留多寿行?答: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譬喻)法华经七喻之一。譬本门之开近显远者。有良医为事用到他国。诸子后余毒药,闷绝宛转。是时父还,诸子欢喜乞...浴佛的起源,是因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降生时,九龙(亦说二龙)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而...(书名)此书为玄奘三藏于印度所作,以破外道之恶见。唯识述记七末曰:我之大师,戒日大王为设十八日无遮会时,造制...禅林中,每月十五日与三十日,于僧堂仪式结束之后,所举行之布萨,称半月堂仪。又此类布萨通常多于佛殿举行。禅苑清...系由日月定慧之净眼所成之印明,为密教真言行者入道场时所用之印明。又作遍视、遍观、瞻视、遍视么吒、遍视瞻睹。么...(名数)念佛之行者,获得金刚之真心者,横超五趣八难之道,必于现生获十种之益。...“广教”之对称。又称略戒。以释尊成道后,弟子未犯戒之十二年间,佛所教诫之法,即(大二二·一○二二下):“善护...子题:恒杖 行宗记释云:“初示所开。此下,简滥。 恒杖 ,谓恒所持者。朝行须打露,迥险驱毒物;时暂用者,则不须...【自教相违】 p0598 因明入正理论云:自教相违者:如胜论师立声为常。如疏四卷二十四页释。...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往昔,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特地以金缕织成衣服,供养世尊。世尊开示大爱道说:拿去布施给僧众吧!...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浅;人的才华有智有愚;人的动作有快有慢,这些不同的人来做相...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尽净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于登天,非吾辈具...问: 请问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话,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呢?忏悔可以得清净吗? 大安法师答: 五戒,特别是前四戒:杀...
学法的时候应当经常地对照,像《地藏经》上说,要我们每天念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圣号,念熟一点,两个多一点钟头就可以...问: 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受戒以后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心态是不是不好,会影响...
由于他有欲望,当这欲望满足的时候他很得意,当这欲望受到阻碍的时候,他就生气了、他就有脾气了、他就要扫除这个障...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境的不同认识。《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
总别
【佛光大辞典】
上篇:糟糠 | 下篇:总别二义安心 |
(术语)贤圣,明哲。无量寿经下曰:贤明长者,尊贵豪富。...
定性喜乐地
留多寿行
医子
浴佛
制恶见论
半月堂仪
么吒
十种现益
略教
担杖络囊戒开白二羯磨持
自教相违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最上乘论

【推荐】施三宝福田,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犯五戒后能忏悔吗

如何得到地藏菩萨梦中加持
如何让自己持戒更圆融

人为什么会瞋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