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如来三昧耶之本誓也。大疏九曰:结三昧耶者,即是必定师子吼,说诸法平等义故,立大誓愿,当令一切众生得如...(杂语)观无量寿经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定善义楷定记八引本缘经记此瓶...禅林用语。喝呼警火之意。指禅林中,于夜寝前点检各寮,呼喝小心火烛。开福道宁禅师语录之偈颂(卍续一二○·二三九...果上的人。有三种,即佛、辟支佛、阿罗汉。...【净业】 p1002 瑜伽九十卷六页云:一切能往善趣妙行,皆名净业。 二解 杂集论八卷六页云:净业者:与如是等诸杂染...(职位)各寺设三人役务,吾国有上座,寺主,维那,或上座,维那,典座,日本谓之上座,寺主,都维那。如僧纲,以有...指依苏悉地羯啰经而修之灌顶。行此灌顶时不另建坛场,仅面授密印。所授印明即三种悉地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界名)迷之境界也,三界六道是也。菩提心论曰: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禅林中,嗣法师忌时,住持出资送库司,办祭设供,于斋食之后,特请西堂、两序,对着供奉佛像、祖师像等画像位,相伴...【二法执】 指俱生法执、分别法执。一、俱生法执,乃无始时来,熏习成性,常于一切法妄生执著,亦即与身俱生的法执...凡四卷。南宋净善重编。又称禅门宝训、禅门宝训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惠南至十六世佛照拙...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几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英美等国的经济陷入了萧条期,也使一户单亲家庭的生活质量...
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在开悟之后的一个特点置彼而取此。这句话很重要。那为什么要置彼而取此呢?这里有一个根本性的原...
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临终能够遇善知识,十声往生,这桩事情也不是很容易能够产生的。无始劫以来的善恶业的种子这么...
在佛教讲平等,看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也都是佛,一切众生也都能成佛。相信自己是佛,相信自己是毗卢遮那;佛跟众...
惭愧罪人徐翠芹今天当众忏悔。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罪人之前经营水产,做了18年杀生行业的生意,之前从没有对众生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慧远大师《三报论》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的格局,唯佛与佛...有些修道的人,贪念不多,而且非常精进用功。但是,如果没有调好自己的心,就很容易产生瞋念。 所谓「嫉恶如仇」,...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同样会遇到生病的问题。下面学习印光大师的相关开示,学会如何...
留多寿行
【法相辞典】
【留多寿行】 p0944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一页云:问:云何苾刍留多寿行?答: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若于僧众、若别人所,以衣、以钵、或以随一沙门命缘众具、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此转招寿异熟果。时彼能招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问:彼有何缘,留多寿行?答:留多寿行、略有二缘。谓为饶益他,及住持佛法。为饶益他者:谓教弟子、修诸观行。彼审观察:齐我寿住,此诸门人、逮胜法不?设我寿尽;为更有余,能善开示道非道不?若见无能;便留寿行。为住持佛法者:谓营佛像僧房等事。彼审观察:齐我寿住,此所营事、得成办不?设我寿尽;为更有余、善巧方便、能成办不?若见无能;便留寿行。又彼观见当有国王大臣长者等、欲毁灭佛法。便审观察:齐我寿住,当有方便、令不毁灭不?设我寿尽;为更有余善巧方便、能住持不?若见无能;便留寿行。为留寿行,以衣钵等、施僧别人。依契经说。谓世尊说:若有施主、能施他物;名施五事。由此还当得五事果。一、寿,二、色,三、力,四、乐,五、辩。彼审观察;为施僧众,当获大果?为施别人?若见施僧、当获大果;便施于僧。若施别人、当获大果;便施别人。是故于僧、或别人所,以衣、以钵、或以随一沙门命缘众具、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所感、富异熟业、愿此转招寿异熟果。时彼能招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问:理无富异熟果、可成寿异熟果。何故乃说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答:无转果体。有转业力。谓由布施边际定力、转富异熟业、招寿异熟果。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富果,祈寿果故。有余师说:有业、先感寿异熟果。然有灾障。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彼灾障灭,寿异熟起,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富果,祈寿果故。有作是说:有业、先招寿异熟果。然不决定。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招寿业、决定与果。复有欲令由施定故,引取宿世残寿异熟。谓阿罗汉有余生中、残寿异熟、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引令现前。定力不思议,令久断还续。问:所留寿行、正由谁引?为由施力?为定力耶?若由施力;不应入定。若由定力;不应行施。有说:由施。有说:由定。如是说者、俱由二种。虽多行施;若不入定;彼终不能引寿果故。虽数入定;若不行施;彼终不能引寿果故。然施力、能引,定力、令决定。由此故言:俱由二种。
上篇:迷道有八随眠 | 下篇:乌荼国 |
维摩诘经之通称。维摩诘,梵名 Vimalakīrti,意译净名。例如吉藏所作维摩经之论疏有二,一书称为净名玄论,一书称...
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势至宝冠戴父母遗骨
喝火
果人
净业
三纲
苏悉地灌顶
迷途
伴真汤
二法执
禅林宝训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让目标看得见

净业若成 禅宗自得

十念往生者,都是宿世善业强

平等、无求、无贪

一个卖水产老板的忏悔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圣严法师:缺少忍的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