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四十卷。南宋法应集,元代普会续集。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五册。系编集古来禅家诸祖颂古之作。内容共收世尊机缘二十四则、菩萨机缘三十则及大乘经偈六十二则、祖师机缘七○二则。举凡增续及续收均冠以续收二字,与原集区别。[阅藏知津卷四十二、禅籍志卷上] p646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ārya,巴利语 arya 或 ariya 之音译。又作阿哩夜、阿离耶、阿离野、阿梨阿、阿黎耶、阿略、阿夷。意译圣者、...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如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但其身体还在,名有余涅槃,或有余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术语)佛菩萨施于人之权谋方便也。维摩经序曰:冥根无谋,而动与事会。...【明触】 p0806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九卷四页云:云何明触?答:无漏触。卽三无漏根相应触。 二解 品类足论...梵语 gayā 之音译。意译作象。翻译名义集卷二(大五四·一○八八中):“伽耶,或那伽,或那先,此云象。” p2766...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佛说弥勒下生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术语)清净之观法也,如净土之十六观是。归敬仪曰:少厌欲,苦令修净观。...【慈】 p1265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三页云:若于无苦无乐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于其乐;当知是慈。...自东晋之道安起,将佛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部分,其中,述说该经正旨宗要所在之部分,称为正宗分。又作正...【五事与四寻思相摄】 p0285 瑜伽七十三卷十页云:问:如是五事,四种寻思,此中何事摄几寻思?答:如理作意相应分...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印光大师校印本)...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呢? 慧广法师答: 首先要告诉你,两者对修行都重要。但更加重...聪明女人有三气,即骨气、灵气和大气。 骨气就是不因压力而弯腰,不因诱惑而迷茫,不因清贫而颓废,不因困难而消极...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种是根本。我们这几天尽讲行,行的时候应常念:人终究是会死...我们上一次谈的是生死的问题,今天我们讲的是《六祖坛经》的般若品第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本性上的东西,这个是修行...第一篇 智慧之眼 ■.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法句经.多闻品 多闻是博闻强记,博...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识--了别,每一个人的生命的色心的活动状态,不会完全一样,这...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约因来说,就是正因佛性(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
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我们净业三福的一个重要的科目。正因为我们通过读诵大乘经典,才能建立正知正见。读诵的过程当中...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佛光大辞典】
上篇:禅宗直指 | 下篇:禅宗杂毒海 |
【至那仆底】 西域记云:唐言汉封。河西蕃维质(音致)子所居,因为国号。...
阿梨耶
二种涅槃
冥权
明触
伽耶
弥勒三部
净观
慈
正宗分
五事与四寻思相摄
三佛土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聪明女人有「三气」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
圣严法师《智慧100》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