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观无量寿经中说第七观时,出现于韦提希夫人面前之阿弥陀佛。亦即应释迦演说除苦恼法而应声出现之佛,故称应身即现弥陀。经云(大一二·三四二下):“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中略)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善导解释此义,谓弥陀应声即现时,行者即证得往生。[观经疏定善义] p643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1599-1655)字藕益,自号八不道人,明代高僧,为净土宗第九代祖。初学儒,作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著作...【过去死】 p1221 瑜伽八十五卷十六页云:过去死者:谓过去诸行没、乃至命根灭,故死。...(公案)有僧问:岩头古帆未挂时如何?头云:小鱼吞大鱼。云:挂后如何?头云:后园驴吃草。虚堂问南浦曰:古帆未挂...指日本掌管佛寺神社之庶务及听讼等事之职称。此职司始自镰仓时代,至江户时代,与町奉行、勘定奉行同称三奉行,掌管...子题:单敷衣、[月*坒]]、髀、踝、[跳-兆+专]、似衣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僧祇,我弟子着三衣足遮寒苦。若性不忍...(术语)谓台家圆教所谈之三谛。三谛为空假中,藏通二教依空谛之一,别教虽添假中二谛。然空假中次第而观,故谓为隔...(杂名)梵语吃栗多。华言贱人也。底栗多。华言畜生也。...【我有小想】 p0647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四页云:我有小想者:谓执少色为我,或执少无色为我。若执少色为我;彼执...又作净法界。佛所证之真体。清净者,真如之体,离一切烦恼之垢染;法界者,一切世间、出世间功德之所依。据佛地经论...位于西安城南之古寺。又称慈恩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治(高宗)为报其母文德皇后之慈恩,故于进昌无漏寺...指师徒之礼。盖师居北位度化弟子,弟子面北作礼,故称北度。智者大师别传(大五○·一九一下):“戒导以律仪,仍摄...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印祖在一生的弘法当中,他很痛心地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就是很多修行学佛的人,他懂得很多,然而行动上跟不上。所以很...一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前来请法。国王恭敬地向佛陀顶礼问讯后,于一旁坐下,并且请示佛陀:世...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这次学人受会长的邀请,来跟大家讨论净土宗的理论跟修学的方法。那...
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乡一趟,闻到满大街油炸食品的香味,想起两年前我做炸鸡鸭生意时的一段生...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佛,但是我们时常都不快乐,所以一直不能成佛,那怎么办呢?...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还是默念,一定要在心里念得清清楚楚...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讲三迦叶,他们是三兄弟,老大是...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无住跟生心的观念。你刚开始一定要无住。 智者...
应声即现弥陀
【佛光大辞典】
上篇:应应 | 下篇:应护 |
【诸法得舍差别】 p1352 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又于此中,应知诸法如其所应,若得若舍。谓有一类,由受所受故,或舍...
智旭
过去死
古帆未挂
寺社奉行
百一供身开许物
圆融三谛
吃栗多
我有小想
清净法界
大慈恩寺
北度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素呢
世间四种人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烤鸡鸭背后的真相

【推荐】改变价值观——执着变洒脱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