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其内院常为补处菩萨所生之处,当来下生弥勒佛即生于此,故以之为弥勒净土。弥勒上生经中载有此净土诸相,以劝众生发愿往生彼国。(参阅“弥勒菩萨”6424) p642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行宗记·释百众学法:“明了论中,总括诸部重轻,总四百二十戒;一一戒有十利,为四千二百;一一利有十种正行,谓信...无合,梵语 ananvaya。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同喻五过之一。即于因明对论中,所举之因(理由)与宗(命题)缺...“外我”之对称。指存在自己身心之内,常一不变而能运转此身之主宰者,即自我,俗称灵魂。佛教主张诸法无我,故反对...梵语 a vi ra hūj khaj。悉昙字。密教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真言,象征大日如来之内证。全称唵阿卑罗吽欠莎婆诃。又作...(经名)一卷,失译人名。与佛说杂藏经一卷,佛说鬼问目连经一卷,皆为目连对于各种饿鬼一一说明其业因者。...(传说)世界初成时,住须弥顶亦有宫殿,后光音天下,如是展转至第五天,修罗瞋,便避之,无所住,遂下生于地,又嫉...(一)大力之男子。(二) 大力之一族,即末罗族,住拘尸那揭罗城。即佛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末罗国,佛涅槃时,由其族台...【可信可保可住世间无诤】 p0525 集异门论十卷八页云:可信可保可住世间无诤者:谓由谛语,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若婆...魔,为梵语 māra(魔罗)之略称,译作杀者、障碍,即能障碍佛道及修善法之魔;为强调其障碍之意,故梵汉并举称为魔...(杂名)灵鹫山也。华严玄谈一曰:鹫岩西峙,象驾东驰。...(术语)四断之一。有漏八识及五遍行心所等,其性虽非染污,然为与烦恼相应而为染污之性也。故断其相应之惑时,则自...十善业道经...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如本法师: 佛陀的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二则在家弟子。 出家弟子修持梵行,坚守如来圣戒...
姚庭若说:如果一个人能保持一生的节操,不造淫业,这也只是完成了自己一人一身的人格和事业,哪里比得上一劝十,十...
转世因缘 据《五灯会元》等禅宗史籍记载,五祖前世原是一位栽松道人,住在破头山中。 当时,四祖道信大师驻锡于破头...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家也说:“吾日三省吾身。”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此偈是说,各种痛苦烦恼的根源是贪欲,如果把...
圆瑛大师是我们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领袖,他三十六岁时主张禅净双修,为一吼堂主人。随着他道业的增进,弘法的深...
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相违?是不是没有根据地自己吓唬自己?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弥勒净土
【佛光大辞典】
上篇:弥勒信仰 | 下篇:弥勒净土变 |
【涅槃非灭无义】 p0932 瑜伽七十三卷七页云:云何为涅槃?谓法界清净、烦恼、众苦、永寂静义;非灭无义。问:...
四万二千福河
无合过
内我
阿卑罗吽欠
饿鬼报应经
阿修罗说五念处三十八品
力士
可信可保可住世间无诤
魔障
鹫岩
相应断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来还得快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前世今生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圣严法师:贪欲是一切痛苦的原因

末法众生修行的三个重大科目

【佛学漫画】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