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合,梵语 ananvaya。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同喻五过之一。即于因明对论中,所举之因(理由)与宗(命题)缺乏同法喻体,致使彼此不相联接所犯之过失。例如于“声是无常(宗),所作性故(因),犹如瓶等(喻)”之论式中,仅具有同法喻依之“瓶等”,以见其兼具能立法之“所作性”及所立法之“无常性”,亦即于“瓶等”虽双现能立、所立二法,然仍不能证明声之所作性必定是无常。故无合即是仅具同法喻依,而未举示同法喻体,以明白表示“所作性”与“无常性”两者间所应具有相属不离之关系。若于“犹如瓶等”之同法喻依上,加上“诸所作性者无常也”之同法喻体,使宗与因之间,关系明确,便不致产生无合之谬误。无合虽为过失,然此过仅系就比量之法式而言,至于实际立量(论式)时,常省略同法喻体,乃因明之通例。[因明入正理论、因明论疏瑞源记卷七、因明入正理论悟他门浅释(陈大齐)] p508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厌及如理胜】 p1276 集异门论二卷十四页云:复有二法、谓厌如理胜者:厌云何?答:谓依四种顺厌处法而生于厌。如...为普贤菩萨之修法,有显密二法。(一)就显教而言,即依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及法华经所说,以普贤菩萨为本尊,谛观诸法实...乃摄取诸结烦恼,能令诸众生回转三有之八种谬。八者即:(一)性谬,若色作色想乃至重作重想,称为性谬。(二)分别谬,...华严宗二种十身之一。又作融三世间十佛。华严宗谓圆教之菩萨以真实之智解照见法界时,所触目者,无论万有万法,皆视...指假法与实法。法有实体,称为实法;假存立于实法之集合、相续、部分、相对之上而无实体者,则称假法。如五蕴为实法...(一)梵语 paca mahā-bhūtāni。指体性广大,能生成万法之五种要素。又称五大种。即地、水、火、风四大及空大。五...(一)梵语 pari-pac。教,以善法教导他人;化,令远离恶法。为教导感化之意,即说法引导众生而令其受感化。如经上所...(术语)菩萨于初地证悟中道真实之理之无漏正智也。仁王经下曰:证智自在。观经玄义分曰:证智未证智。...Zhongguofojiaojinglu 佛教经籍目录。也称众经目录、内典录、释教录、法宝录等。佛教传入中国后,译著渐富,部...(名数)一、生老病死苦。即合四苦为一苦也。二、爱别离苦。离别亲爱者之苦也。三、怨憎会苦。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杂语)先言迹门十妙之次第。实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始于今,故居最初。既迷,故起惑。解理,故起智...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佛陀说:世上有四种人。第一种人由黑暗走向黑暗;第二种人由光明走向黑暗;第三种人由黑暗走向光明;第四种人由光明...
在中国佛学院,常对学生讲起古人的一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很重要,在勤修苦学之前,首先要志存高远。...有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把两只大白鼠放进一个装了水的容器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能维持8分钟的时间。然后,在...
【原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沈以迥别。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成正觉,...诸仁者!于彼远离贪欲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身根不缺。 二者、口业清净。 三者、心不散乱。 四者、得...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情绪的平衡因此也会受到破坏,假如把什么都闷在心里,久而久之难免会得忧...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先世所造的那些恶业重罪,跟你身体一起来了。你的正念生起来...
无合过
【佛光大辞典】
上篇:无动行 | 下篇:无名 |
(菩萨)Vajrarāga,位于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月轮五尊中阿閦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大悲爱染。秘藏记末曰...
厌及如理胜
普贤三昧
八种谬
融三世间十身
假实二法
五大
教化
证智
中国佛教经录
五苦
十妙生起次第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佛说世间的四种人

有大企图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
给孩子希望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白话译
远离贪欲获十种功德

学《金刚经》有何用途
化愤怒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