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习止观之一。又作历缘对境修止观。缘指行、住、坐、卧、作、言语等六种缘;境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即行者于行、住等日常一切活动中及尘境,常修定(止)、慧(观)方便,则必能通达一切佛法,称为历缘对境修。摩诃止观卷七(大四六·一○一下):“观行若明,能历缘对境,触处得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之二] p625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勤策律仪】 p1223 俱舍论十四卷三页云:若受离十所应远离;安立第三勤策律仪。何等名为十所应离?谓于前八涂饰香...(术语)大日如来出生南方金刚光菩萨之三摩地也。见金刚顶经。...谓证得灭谛与道谛所断之六烦恼缘无漏法。为“有漏缘”之对称。在九十八随眠中,与灭、道二谛所断之邪见、疑相应之无...(一)指静止而不流动之水;藉以比喻如枯木般之安住不动,而毫无生机之人。碧岩录第二十则中,即有“死水何曾振古风”...【无学胜解有二种】 p1087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八卷八页云:无学胜解、复有二种。谓时心解脱、不时心解脱。时心解脱...(术语)Nidāna,译曰因缘,缘起。十二分经之一。说佛之说法缘起由序者。诸经多有通别二序,所谓别序者,尼陀那也...(术语)于水得自在之禅定也。若具此定,则得使身之内外为水。犹如具火定得使依正尽为火。...资持记释云:“次明食体,五正列三,不存废教(即鱼、肉)。稠,即浓厚,合上成四。下引僧祇,简上稠粥。物虽一体,...慈悲分三种,无缘慈悲为其一。龙树之大智度论卷四十(大二五·三五○中):“慈悲心有三种,众生缘、法缘、无缘。凡...合七法门为三十七品 一四念处 二四正勤 三四如意足 四五根 五五力 六七觉分 七八正道 次生法二空而辩三十七...(人名)Dharmaśiras,沙门名。译曰法首。见开元录二。...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二宝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不信僧,不恭敬不依止僧宝的居士。有正见的佛子都知道,二宝...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苦。饿鬼道的苦,主要是饮食跟衣服的缺乏。三界的果报体都要有...
节选自《欲海回狂》(白话) 清周安士著,是被印光大师誉为世间第一善书《安士全书》的第三卷,此书用雅俗共赏之笔,...
我们讲到十二因缘,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的世间的道理,它只建立一个生命,你今生...
【原文】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这代表着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和温暖。但是,慈悲必须和智慧配合起来,否则,虽存...
一、神护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经审理一宗谋财害命的案子。 那个犯人供称,居住在离城大约有...三灾有「大三灾」,指水、火、风之灾,以及「小三灾」,即饥馑、疾疫、刀兵之灾; 八难就是王难、贼难、火难、水难...
历缘对境修
【佛光大辞典】
上篇:历然 | 下篇:澡豆 |
又作宝乘。指以众宝庄严之大白牛车,此乃比喻一乘法。法华经譬喻品载有火宅三车之譬喻,而天台、华严等宗,于三车外...
勤策律仪
大威光大菩萨三昧耶
无漏缘
死水
无学胜解有二种
尼陀那
水定
背请戒食体
无缘慈悲
三十七品
达磨尸罗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没有僧宝,二宝居士能独立存在吗

饿鬼道之苦

佛经中关于邪淫的果报和戒淫功德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一声阿弥陀佛,唯佛与佛能究尽
圣严法师《做事要用智慧加上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