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在地狱中呵责罪人之狱卒。正法念处经卷六(大一七·二九下):“阎罗人苦切偈语责疏之言:‘汝邪见愚痴,痴罥所缚人,今堕此地狱。’”(参阅“狱卒”5838) p633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四谛唯有四种】 p0457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二页云:复言:世尊!何缘圣谛唯有四种?如是四谛,普摄一切染净因...(术语)戒律之语。开者许之义,遮者止之义。许作曰开,禁作曰遮。资持记上一之五曰:遮即是制,不制意即是开。...(人名)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为其...【烦恼众】 p1189 集论五卷二页云:何等众故?谓二众烦恼。一、见所断众。二、修所断众。见所断众、复有四种。一、...【二受】 指身受与心受。受是领纳所触之境的心所法。一、身受乃领纳于身无分别之受,即眼等五识之苦、乐、舍三受。...(术语)以号表道者。即字也。又为道人之别号,故曰道号。某居士,某道人,皆道号也。见象器笺五。...(术语)解脱与解脱知见二者合而云解脱知见。...(1914~ )福建福安人,俗姓李。法名圣光。字伯圆,号绿野。十九岁时依福安县狮峰广化寺静绳和尚披剃;二十二岁受...【初静虑所治有五种】 p0684 瑜伽六十三卷四页云:云何名初静虑所治?谓有五种。一者、欲贪,二者、欲恚害三种...指母方之六种亲属。又作母亲。三藏法数卷二十七引律典载,佛陀为使比丘避于讥嫌,遂规定比丘不得使非亲之女、非亲之...(故事)于法华经劝持品受未来成佛,号为一切众生喜见如来之记别。...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朱元璋还俗做皇帝,刘秉忠还俗做宰相,姚广孝还俗做少师,武则...春天慢慢进入尾声,夏天正式登场,湿气重的体质,可以通过用健脾、祛湿功效的汤、粥来调节,除了土茯苓、赤小豆这类...
以法身是以心体绝待离缘故;心的体性,这个是真实义,所以,法身亦非空无义,乃有其自体性。所以讲真如有其自体性,...
疏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以不离自心,即是佛故,即是禅故。彼执禅而谤净土...
戒嗔还不是和尚的时候,也是生活在山里,那还是十几年前,戒嗔当时还算一个小孩子,没有经文的约束,比起现在要顽皮...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过世,和儿子相依为命。家境贫穷的他,觉得在世间非常艰苦,便起了...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 盖念佛之人,未得其诀耳。 教念佛而使之真切...
阎罗人
【佛光大辞典】
上篇:阎婆度鸟 | 下篇:阎罗十殿 |
法相宗所立四种无明中不共无明之一。谓不与贪等俱起,乃与第六意识相应,独行而起之无明。复分为二种:(一)主独行不...
四谛唯有四种
开遮
玄畅
烦恼众
二受
道号
戒定慧解脱知见
伯圆
初静虑所治有五种
母六亲
憍昙弥授记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健脾和胃祛湿气的扁豆

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就在等那一刹那顿悟

禅与净土殊途同归

不肯出门的戒嗔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