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Anityatā-sūtra。全一卷。宋代法天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记述佛陀于给孤独园内,说一切行之迁流无常,乃至佛本身亦须舍此幻化肉身。 p629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Vajra-kelikilah。为密教金刚部之忿怒身。又称金刚藏随心、金刚随心、鸡利系罗、吉利枳罗。与金刚萨埵眷属触...(术语)一,发心离俗。谓出家之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习佛菩提,而能怀佩妙道,为世福田。是为初净德也。二,毁...(杂语)世界之住劫尽也。维摩经佛道品曰: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智度论九曰:劫尽烧时,一切众生自然皆得禅定。...【无异门记别】 p1072 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无异门记别者:谓作是记:我生已尽;乃至广说。...佛化导众生之法有四种,称为四悉檀;世界悉檀乃其中之一。悉檀,为成就之义。谓佛先随顺凡情,以人我、乐欲等世间之...(术语)Upekṣa,又作忧毕叉。译曰舍。平等。持心平等,不偏一方。舍者舍偏心也。涅槃经三十曰:忧毕叉者,名曰平...(杂名)药名。正名阿罗底蓝婆Ratilambha,译曰得喜乐。涂身去患得喜之义。见华严探玄记二十,慧苑音义下。...【诸相随好】 p1349 显扬四卷七页云:论曰:诸相者:谓三十二大丈夫相。广说如经。一、善安立足大丈夫相。由如来菩...(名数)金刚经曰:一卵生、二胎生、三湿生、四化生、五有色生、六无色生、七有想生、八无想生、九非有想生、十非无...梵语 prthag-janatva。旧译为凡夫性。凡夫者,乃指六道之中未得佛法之有情众生。异生性,即众生成为凡夫之依据或原...亦名:五众安居 行事钞·安居策修篇:“十诵,佛制五众安居,乃至沙弥尼等。四分亦尔。”(事钞记卷一二·二三·一...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有紧张大师之称的名导演希区柯克,有次在苏格兰山区迷了路,不知走了多久,才在漆黑的夜空见到一盏灯火。他定睛一看...我在建筑大殿的时候,有一位居士,他对我说,叫我采用一个青年,他能全部帮我建筑大殿。后来,这个青年,我了解了,...佛经里说:罪苦众生,往往生在边地下贱之所,不得见佛闻法。 在深夜中做课诵时,常常看到一些壁虎们,在泥塑金身的...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说佛的身体有种种美妙的地方。那么是哪三十二相呢?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无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从那儿来,实际上苦有所谓的四苦或八苦。四...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在一个很漂亮的花园里边,有一个守这个园子的人。突然有一天...1、嗔心是堕落地狱之因。 2、嗔心一起,地狱门开。 3、暴躁伤身、伤心、又伤人。 4、嗔心是人体最大的毒素。 5、嗔...
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善事了,我们多生多劫也不是啥事都不干,也不是这样子,我们也不是老是做恶...
诸行有为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诸行 | 下篇:诸行依果 |
【意业】 三业之一。意即依心王之业;业为造作之义,广义而言,包含一切或善或恶或无记等之行为动作。《俱舍论》卷...
随心金刚
福田净德
劫尽
无异门记别
世界悉檀
优毕舍
阿蓝婆
诸相随好
十一生类
异生性
安居通五众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家」也是旅店
忏云法师《修药师法门的感应》
业障可畏,地狱非虚

佛陀的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无常」即是「无我」

伐树撅根的故事
嗔心打开地狱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