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勇猛自性】 p0884 瑜伽四十七卷一页云:勇猛自性、谓诸菩萨、刚决坚固,无所怯劣,有大势力。...“表”为表现之义;如来于一切法界中表现自身,令一切众生悉知悉见,称为一切法界自身表。大日经卷五(大一八·三一...(植物)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于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三沙弥之一,即驱逐乌鸟不使掠夺比丘之食物的小沙弥。...(经名)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明众生念念成佛而生佛二界皆无增减也。...指论疏中之本经。即所依或所释之经。又该论疏中所引用之经义文句,称为本据,与“出典”一语同义。 p1973...(书名)一卷,梁真谛译。说三界但有显识(即阿梨耶识)与分别识(即意识)之二种识。...【苦智所缘】 p0844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苦智何所缘?谓缘五取蕴。何故苦智缘五取蕴?答:苦智知五取蕴非常苦...【犯罪究竟】 p0522 瑜伽一百卷二页云:遍知犯罪究竟者:谓于是处、施设方便,卽于是处、而得究竟;非于中间、有其...【三种无上】 p0183 瑜伽八十八卷十四页云:复次有三种无上。谓妙智无上,正行无上,解脱无上,妙智无上者:谓尽智...(杂语)或于坐禅之中间,出僧堂而少休息,或新挂搭之人归寮安息,皆云抽解。谓抽解袈裟也。又谓行大小便也。或称抽...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2009年春(4月20日),梦参老和尚结束台湾弘法之行,转往香港弘法,适逢香港西方寺举办三坛大戒,梦老应宽运法师之...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路,时而行至山前无路,徘徊不前。 顺境可以天时地利人和,顺...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是无分别的。凡夫与圣人的分界,就在有分别与无分别。有分别妄...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察四大地水火风是无依,就是它是「没有自性」的,自性空的,它...《金刚经》中告诉我们,有的人现在虽然持戒念经,也已断恶修善,可仍然被周围的人瞧不起。那是因为这个人如果今生不...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称为挂单。这也是从行脚僧到寺院投宿挂单引申而来。在汉传佛教中,单是指僧堂里的名单,...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土的方法。有些人说:我的根器不行,不能修十大愿王,怎么办呢...记者: 您如何看待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中丛林以无事为兴盛这句话? 传印长老: 祖师要求高啊,百丈怀海...
意业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意业】三业之一。意即依心王之业;业为造作之义,广义而言,包含一切或善或恶或无记等之行为动作。《俱舍论》卷十三:‘思谓意业。’,以思为造作之义,令心王造作善、恶、无记等,故意业即与‘思’同义。又据《成唯识论》卷四举出,思可分为审虑思、决定思、动发胜思三种。其中,与审虑、决定二者相应而造作者,称为意业。意业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邪见等为意恶业;若不贪、不嗔、不邪见则为意善业。此外,另有非善非恶、无感果之力的无记业。
上篇:意根 | 下篇:意识 |
(修法)又云温座护摩。谓续修护摩法也。...
勇猛自性
一切法界自身表
菩提树
驱乌沙弥
不增不减经
本经
显识论
苦智所缘
犯罪究竟
三种无上
抽解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梦参老和尚在香港西方寺三坛大戒开示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转识成智的次第与方法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果卿居士:感谢轻贱辱骂你的人

居士在寺院挂单应注意的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