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外道十六宗之一。又称无惭外道、宿作外道、宿作因论。如离系外道之妄执,认为现世所受之种种果报,皆由于过去之宿因,故主张现时苦行精进,即可消灭过去之宿因旧业,而于未来不受恶果。[瑜伽师地论卷七、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 p629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又作辨事明王。于密教中,为如来执作诸务之明王,称为办事明王。大日经疏卷五载,不动明王为如来僮仆给使,执作诸务...【止】 p0389 瑜伽三十一卷八页云:云何为止?谓九相心住,能令其心,无相无分别,寂静极寂静,等住寂止,纯一无杂...在五蕴假合的身上,执著有一个实我。...(杂语)梵语娑度Sādhu,义译曰善哉。称赞之辞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同譬喻品曰:善哉善哉...(杂语)对于邪说而言。又对于傍说而言。...(人名)宋遵式法师,慈云,治定往生净土忏仪。请观音消伏毒害忏仪,金光明忏法。因而后世称为慈云忏主。...(天名)Īśānā伊舍那天之后妃。秘藏记下曰:伊舍那天后,白肉色,持鉾。胎藏界曼陀罗钞六详释之。...【跋虏沙城】 p1188 西域记二卷二十一页云:跋虏沙城东门外、有一伽蓝。僧徒五十余人,幷大乘学。有窣堵波。无忧王...一、即身成佛的语义 即身成佛的简单解释是:不须改变现在的肉体,能够成为正知正觉的佛。成佛是学佛的人所期望...指修行与学解。依据日僧日莲之诸法实相钞所载,行者当勤于行学二道,绝行学则无佛法。又为“解学”之对称。指为自己...即以云、风尘、烟、日月蚀等四种能障蔽吾人视野之自然现象来比喻贪、瞋、痴、慢等四种烦恼。盖众生之贪、瞋等烦恼能...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所谓死不死,之所以说死话头,是说一成不变一门心思就参这个念...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导大师关于正行与杂行,正行五专念,万修万人去,杂行千人修...广种福田的意思是多结人缘。福田有两类共四种:两类分别为敬田和悲田;敬田包括三宝恩、国家恩、父母恩,悲田包括穷...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思维到底是思维什么道理呢?简单地说,...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去或未来中。 一部分的人他们日日在追忆中生活,为生命中某个...
我们应远离恶业,勤修良善,就不会遭如是报应,不遭那些不顺利之报,当然有福。远离恶业有福,亲近善业有德。有人认...问: 对于一些公众,被一些义工半推半就去给慈善团体捐款,使他们起烦恼,甚至反感,义工们无形中是否在造恶业? 大...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如果他有执着的心,那就是法执了,就有执着了。有执着了...
诸因宿作宗
【佛光大辞典】
上篇:诸仙 | 下篇:诸有 |
(术语)肇论有般若无知论。维摩经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
办事明王
止
著我
善哉
正说
慈云忏主
伊舍那后
跋虏沙城
即身成佛
行学
四翳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圣严法师:为了广种福田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如何远离那些不顺的报应
若布施者反感,义工是否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