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以青、黄、赤、白、黑色五丝縒组而成之线绳。与“金刚线”相同。或特指密教修法坛四隅金刚橛上所系之坛线。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大一九·五一五下):“以五色缕,令童女右合,粗细如小指,以系橛头周围坛上。”[大日经具缘品、瞿醯经卷上、苏悉地经卷下](参阅“金刚线”3572) p613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善获得具足人身】 p1147 瑜伽九十五卷十一页云:根无缺故,不愚戆故,不喑痖故,亦不以手代其言故;名善获得具足...(故事)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赞叹如来之二智,以诸法实相为甚深微妙欲说而止,次舍利弗代众请说之。如此佛与舍利弗...华译为观,即观察或观见事理的意思。...梵名 Brahma-horanavagraha。全一卷。唐代僧一行(683~727)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图像部分收于第九十二册。...梵语 īksanikā。又作伊叉尼柯。意译见命、论命、观察。即指观察命运之占相或咒术之意。持此咒术,能知他人心念。...(术语)教法为入道之门户,故云门。又教法万差各异门户,故曰门。法华经譬喻品曰:以佛教门,出三界苦。四教仪一曰...(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一夙夜不学,二老不止淫,三得财不施,四不受佛言。此四法害身,是名四自侵。...(名数)又曰五恶趣,五道等。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人,五天。文句十二曰:从一至一,故名为趣。无量寿经曰:...誓愿差别者,谓能通达一切有情与己平等,犹如自身誓愿摄益故。...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此是捉宝戒,多论明文。因拾遗为缘起,不用旧语。”资持记释云:“正名中,初示名有据。论如...全一卷。又作梵摩喻经。三国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253)。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婆罗门梵摩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人就是这么不同,相似的遭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前些时,我在台湾的一位朋友辛苦存了好几年...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不要受其他观点的疑惑,觉得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实际上,你...
我们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行、住、坐、卧、睡觉、乃至于吃饭。晚上休息,自己在床上都可以默念...
障碍,我们修行的障碍,一般说是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是惑障、业障和报障。 惑障,又包括烦恼障和所知障。 烦恼障是...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怎样,自己一向都习惯怎样怎样,都不习惯如何如何。 什么叫做...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在积集求生净土的资粮? 净界法师答: ...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地学习,为什么要辛苦地工...要知道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在恶道里没有能力解脱,完全靠我们以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修行,来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但...
线索
【佛光大辞典】
上篇:线香 | 下篇:罢参 |
(一)倾心于禅定,喜乐禅定之心念。即厌弃世尘烦累之念虑。续高僧传卷十八释慧欢章(大五○·五七七中):“尝经行山...
善获得具足人身
三止三请
毗钵舍那
梵天火罗九曜
伊刹尼
教门
四自侵经
五趣
誓愿差别
捉宝戒释名
梵摩渝经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行住坐卧把持一句佛号

惑障、业障和报障

【推荐】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