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Mahendra,巴利名 Mahinda。又作摩醯因陀罗。锡兰佛教之开祖,世称传律第六祖。系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之子,生于古印度西北邬阇衍那(梵 Ujayana),其母戴蜚(巴 Devī)为卑地写(巴 Vedisa)富商之女。年二十出家,礼目犍连子帝须(巴 Moggaliputta-Tissa)为师,从摩诃提婆受沙弥戒,从末阐提受具足戒,即时证得阿罗汉果。于纪元前三世纪奉父王之命,赴锡兰岛传布佛教。得锡兰国王之尊信与保护,于首都阿[少/兔]罗陀补罗(梵 Anurādhapura,巴同)创建大寺(巴 Mahāvihāra),广为弘宣平等心经(巴 Samacitta-suttanta),并营造石窟以结夏安居,奠定锡兰佛教之基础。其后乃妹僧伽密多比丘尼(梵 Sajghamitrā,巴 Savghamittā )自释尊成道之地,持大菩提树之分枝至锡兰种植,并为锡兰比丘尼授戒。师又于睹波罗糜塔召集比丘大会,正式创建以阿利多长老为首之佛教僧团,以锡兰语讲释巴利三藏。兄妹二人协力阐扬佛教,兴隆佛法,凡三十余年。示寂于锡兰塔山(巴 Cetiyagiri),世寿六十。[分别功德论卷二、大唐西域记卷十一] p607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十种摄】 p0101 瑜伽五十四卷七页云:复有余十种摄,应当了知。一者、界摄。谓诸蕴等各自种子所摄。二者、相摄。...(经名)佛说见正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佛对见正比丘说种种之喻,除其断常二见。...(物名)又云供物。供佛菩萨等之香华饮食幡盖等事物也。宝积经三十四曰:赍持微妙供具,奉献如来及诸大众。法华经曰...五浊指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住劫中,自人寿二万岁为五浊之始,初则其浊轻微,其后随时代之变化,五浊...为“旧住菩萨”之对称。于净土中之菩萨,新往生至净土者称新往菩萨;反之,原已住于净土者,即称旧住菩萨。 p5467...(术语)一个之原因也。俱舍论六曰:一因生法,决定无有。瑜伽论释曰:证得一因,即成佛道。...凡十三卷。明代密云圆悟(1566~1642)撰,山翁道忞编。明代刊行。内容即:卷一至卷四为上堂语,卷五为上堂开示、小...(杂名)严饰珍宝之塔也。法华经宝塔品曰: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佛祖统纪四十一曰:无著禅师...(术语)Samyak-saṁbuddha,又云三耶三佛,三耶三佛檀。佛十号之第三。旧译曰正遍知,等正觉等。新译曰正等觉。对...行事钞·篇聚名报篇:“今时不知教者,多自毁伤,云此戒律所禁止,是声闻之法,于我大乘,弃同粪土。犹如黄叶,木牛...【四种行】 p0416 显扬二卷十七页云:行者谓有四种,广说如经。一、苦迟通:谓钝根者,未得现法乐住,为尽诸漏,若...佛说雨宝陀罗尼经...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
诵经,有三个重点(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第一个,你读诵的经典必须是佛陀、或者是法身菩萨的法语。因...
生命时刻充满无常。我有个朋友,刚刚发布他升职的消息,大家正在高兴,还没有来得及庆祝,他就发病去世了。有时候因...问:佛未显本前,各声闻等皆由修成,开权后,一切八部亦皆是大菩萨乘愿辅化,然则佛弟子既无一是凡夫修成,佛出世乌...
对于一件事情,我们总会先考量利害得失后,才决定是不是要做。修行也是如此,也要经过比较、选择。就好像一个人去炒...
问: 净土道场是否可以不提禅字?学人在永宁寺听说压根不能提到这字。那么平时佛前大供斋的时候,也有唱到这样字眼...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当要跳的时候,佛印禅师一看赶紧过去把她拉住。佛印禅师说:你...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起很多麻烦。佛教有所谓的妄语,不论是一般人喜欢听的虚伪奉承...学佛最基本的是要学习互相尊重、彼此和睦,这也是佛陀教育弟子们的重要课题长幼有序。 佛陀在世时,常在恒河的两岸...
摩哂陀
【佛光大辞典】
上篇:摩呾理迦 | 下篇:摩耶夫人 |
【不正知心所】 唯识宗所立五十一位心所之一,指误解所观之境的精神作用,为八大随惑之一。不正知能障蔽正知,以毁...
十种摄
见正经
供具
五浊增时
新往菩萨
一因
密云禅师语录
宝塔
三藐三佛陀
不知教者毁伤戒律
四种行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如此诵经,可得大利益

有没有享受的命?
所有大成就者或往生人皆是菩萨示现的吗

生命是赚是赔,你想过吗

净土道场是否可以不提「禅」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