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宋代临济宗僧琅玡慧觉撰,门人元聚集,明永乐年间(1403~1424)刊行。全称滁州琅玡山觉和尚语录。又作琅玡觉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八册古尊宿语录卷四十六。辑录慧觉之示众、上堂、小参、拈古等语。 p583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声闻之人,于见道以道检心,故曰道检。玄应音义三曰:以道检心,故言道检。大品经云:若入声闻正位是也。苍...【二相观察一切杂染清净】 p0046 瑜伽八十五卷十三页云:云何由二种相,观察一切杂染清净?一者、由如所有性故...【俱解脱及慧解脱】 p0927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页云:何等名俱及慧解脱?颂曰:俱由得灭定。余名慧解脱。论曰:诸...(天名)功德天女也。涅槃经圣行品说功德天女黑闇天女之譬。...(一)即维摩经弟子品中迦旃延章所说之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五义。维摩以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一一双非。...谓圆满无缺之教法,指三乘中之佛乘。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佛乘(菩萨乘),系佛陀就众生根机之利钝所立之三种教法...中国佛教派别。又称三阶宗、第三阶宗、三阶佛法等。隋代僧人信行创立。因受佛教其他各宗的攻讦和封建王朝的禁止,传...梵语 ksetra-kāya。华严宗所说融三世间十身之一,即器世间。于华严宗认为有情众生所依之国土,乃毗卢遮那如来正觉...(术语)Hetupratyaya,译曰因缘。醯都为因,钵罗底也为缘也。见大日经疏十。...(图像)西方之三尊,弥陀,观音,势至是也。此观音,势至虽为菩萨,然从弥陀佛,故皆称为佛。...【识食】 p1432 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四者、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此识虽通诸识...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听闻的那种一时的作用,是听闻的内在体性),来指示六根之性是...
《了凡四训》漫画版...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于清晨前往河边洗浴,后至岸边歇息。此时有一天人放光,照于河岸,对着比丘说:有一个巢穴,夜...前言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才有六道轮回的业报,如何出轮回而到达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急需解决的问题。 佛陀为了...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亦现慈善光华之相。彼固无心求相貌容颜之好,而自然会好。 ...问: 师父,我有个问题,就是对我们已经过世的父母。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净土法门,我们在生的时候念阿弥陀佛,可以去...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今之在家居士,稍聪明者,多多皆欲做大通家,冀在稠人广众中宣说,并留其手笔以示后世...
善导大师两种深信是对于观经,这种圆发三心的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之心他展开了两种诠释,深信是哪两种深信...
琅玡山觉和尚语录
【佛光大辞典】
上篇:慧开 | 下篇:睹货逻国 |
【二无心定】 指二十四种不相应行中的无想定、灭尽定而言,此又称二定。一、无想定,指外道欲得无想天之果,而修灭...
道检
二相观察一切杂染清净
俱解脱及慧解脱
德天
五门禅
圆乘
三阶教
国土身
醯都钵罗底也
三尊佛
识食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知道「没有声音」的是谁呢

【推荐】《了凡四训》漫画版
巢窟不可爱,终将败坏
【推荐】浅谈念佛法门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大安法师:如何拯救已过世的父母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