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853)唐代僧。为沩仰宗初祖。福州长溪(福建霞浦县南)人,俗姓赵。法名灵祐。十五岁随建善寺法常(又称法恒)律师出家,于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曾先后遇寒山、拾得。二十三岁至江西参谒百丈怀海,为上首弟子,于此顿悟诸佛本怀,遂承百丈之法。宪宗元和末年,栖止潭州大沩山,山民感德,群集共营梵宇,由李景让之奏请,敕号“同庆寺”。其后(一说大中初年)相国裴休亦来咨问玄旨,声誉更隆,禅侣辐辏,海众云集。会昌法难之际,师隐于市井之间,至大中元年(847)复教之命下,众迎返故寺,巾服说法,不复剃染。裴休闻之,亲临劝请,始归缁流。师住山凡四十年,大扬宗风,世称沩山灵祐。大中七年正月示寂,世寿八十三,法腊六十四。谥号“大圆禅师”。有语录、警策各一卷传世。嗣法弟子有慧寂、洪諲、智闲等四十一人。其中,仰山慧寂承其后而集大成,世称沩仰宗。[宋高僧传卷十一、景德传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九、宗门统要续集卷七、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三、释氏稽古略卷三、禅宗正脉卷五] p610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增上心障】 p1315 瑜伽九十九卷十四页云:云何名为增上心障?有十一障,当知名为增上心障。谓数与众会为初,处分...“所缘缚”之对称。为二缚之一。能缘缚,乃所缘之境为能缘之心所缚,故称之;反之,能缘之心为所缘之境所拘碍则称为...指阿弥陀经所举之已发、今发、当发三愿。即:(一)已发愿,已往所发起往生净土之愿心。(二)今发愿,现今所发之愿。(...即密教修法中以“吽”字作观之观法。(hūj,吽)为印度吠陀时代以来用于咒法之真言密语,于密教中,以此字含有多重...(杂语)以物高卖也。虚堂延福录七曰:释迦老子,一生卖峭。...(譬喻)定心湛然,譬如止水。往生十因曰:若定水澄净,自见满月尊。如净水为缘,见空中本月。...亦名:白衣丧不得送除二亲、不得送白衣丧除二亲 子题:殡殓 资持记释云:“不得送白衣丧者,必是二亲,准理应得。除...【不与取罪】 p0327 瑜伽五十九卷十六页云:复次若有显然劫他财物;名不与取。如是窃盗、攻墙、解结、伏道、窃夺,...二食之一,九食之一。入于禅定,身心适悦,能长养肉体,资益慧命,一如食物之能长养肉体,存续精神,故称禅悦食。法...(杂语)以物示人也。临济录曰:乐普回举似师。...(杂名)清罗振玉面城精舍文甲,敬史君碑,建七层之宝刹。钮树玉说文新附考。谓古无塔字。宝刹即宝塔。其说极精。南...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
佛号怎么念?佛号要声声心心,就是每一声佛号都有你心灵力量的贯注,要念兹在兹。你念出声音,心就在当下。每一声佛...
这是一个以商业为主流的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财富积累也已成为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可是,很多人拥有了财富却不...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率领众多比丘经行,而大目犍连、大迦叶、阿那律、离越、迦旃延...佛陀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受到舍卫国琉璃王的侵灭之时,当时迦毗罗卫的统治者是佛陀的堂弟摩诃男,是虔诚的佛教...诸位,讲这个题目,当先从一切苦讲起,迫恼身心谓之苦,赅括种种曰一切,是指人生所受种种的痛苦,叫做一切苦。综观...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学佛,有的人越学越不顺心,有的人越学越有福,原因在哪里。 方海权答: 原因在于有没有如法...
因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转动,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别。这个地方有三段。 辛一、随自在者智转 得自在菩萨,由胜解...
本文从经典中选取了十二个形象的比喻,目的在于揭露美色的真相,警告人们贪色的过患。具体分美色、贪淫好色、贪淫好...
沩山灵祐
【佛光大辞典】
上篇:沩山警策 | 下篇: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
【苦谛应知】 p0844 瑜伽六十八卷五页云:问:一切四谛、皆应遍知;何缘但说苦谛是应遍知?答:由于苦谛,以二...
增上心障
能缘缚
三发愿
吽字观
卖峭
定水
送白衣丧可否
不与取罪
禅悦食
举似
刹即塔字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号要怎么念

做财富真正的主人

当从善者,与净相应
救释迦族人的摩诃男
斌宗法师《八苦》
为什么有些学佛人越学越不顺

为什么一切法没有真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