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代僧。又作僧韶。僧柔(431~494)之弟子。生卒年不详。尝住安乐寺。武帝天监十四年(515),奉敕编集华林佛殿众经目录四卷,系依僧祐之出三藏记集,略作增减而成。[粱高僧传卷八法度传、续高僧传卷五僧韶传、历代三宝纪卷十一、释氏稽古略卷二] p574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张我见而互诤也。宝积经九十二偈曰:戏论诤论处,多起诸烦恼。智者应远离,当去百由旬。...据大乘起信论之说,缘于不觉之故,凡夫遂产生三细六粗之相。三细指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六粗指智相、相续相、...(地名)Kusumapura,又作瞿苏摩补罗。城名。译曰花宫。有二所,一羯若鞠阇国Kanyākubja,即曲女城。一在摩揭陀国...【四因起念忘失】 p0458 显扬十五卷七页云:复次由四种因,起念忘失。颂曰:昧故,羸劣故,及起放逸故,相续断绝故...(仪式)禅院之语。入院之节,不请他寺,唯供养寺内大众。曰一家宴。见象器笺九。...(术语)Sūtra,又作苏多罗,素呾缆,苏呾缆。旧称,修多罗,修妒路。译曰綖线。以通贯物而连缀之者。大日经五曰:...意谓佛祖于优秀根机者面前,亦有无从下手之难。无门关第四十三则首山竹篦(卍续一一九·一六六下):“拈起竹篦,行...(书名)善无畏三藏为玄宗皇帝讲说本经。一行阿阇梨记之,异本有多种,据日本僧家言,现今存者唯二本,一为日本弘法...清代禅僧。生卒年不详。鹤阳人,俗姓段。自幼出家,从德周上人参究宗乘。其后,得野竹老人印可,即至石钟弘法,忍辱...云何金刚喻定?谓居修道最后断结道位所有三摩地,或加行道摄,或无间道摄。加行道摄者,谓从此已去非一切障所碍能破...禅门所传之戒,叫做无相心地戒。其他如天台宗所传之戒,叫做圆顿无作戒,密宗所传之戒,叫做秘密三摩耶戒,各以其家...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兰(lan)帝(di) 頞(e)蓝(lan)谜(mi) 室(shi...(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也就是续佛慧命,领众修行,传承佛法,令正法久住。所以,僧团应该要自觉地承担这份应尽的本分...
在本经当中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佛陀说:在城里面有一个人,叫作演若达多,怖头狂走。什么叫怖头?什么叫...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禅堂有明神宗皇帝御书的匾额楹联: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匾曰:寡过未能。世人常常心火燃烧,...头顶天,脚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气; 切记气上有三记: 怄气赌气发脾气; 怄气只能气自己, 赌气彼此更对立; 拍桌打...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或作变易染违犯, 2、怠情不施犯非染。 3、身病或法未通利,方便调...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率领一支经过训练的测量队,不畏严寒,不避酷暑,风餐露宿,...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牢记于心头,而又有另外一些事需要我们忘却于脑后。什么该记住,什么该忘却,这才是需...
随烦恼二十:言诳者,为护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谓矫诳者,心怀异谋,多现不实,邪命事故...
僧绍
【佛光大辞典】
上篇:僧统 | 下篇:梦窗国师语录 |
【清净眼声闻】 p0961 瑜伽六十七巻九页云:慧解脱阿罗汉、名清净眼。...
诤论
九相
拘苏摩补罗
四因起念忘失
一家宴
苏怛罗
佛祖乞命
大日经疏
松波
金刚喻定
无相心地戒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咒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够有悲心去度众生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流转三界呢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生气真傻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来求法不施予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遗忘别人的「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