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用语。又作隔手句。指无法以语言文字充分表达之语句。碧岩录第二十四则(大四八·一六五中):“看他两人放则双放,收则双收,沩仰下谓之境致,风尘草动,悉究端倪,亦谓之隔身句,意通而语隔。” p569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愿也。系念净土,植诸德本,至心回向之,则誓遂其愿望,必往生净土也。故名此愿为植...(术语)如言大导师。言佛菩萨为导众生度生死海者。智度论三十三曰:为世作大度师兴显佛法。...(一)即由根本无明所生之枝末惑。又指十大惑中之根本烦恼强盛者。胜鬘宝窟卷中末(大三七·五二中):“四住所起烦恼...【四净胜】 p0422 瑜伽十三卷八页云:复次如经中说:有四净胜,为求清净,此最为胜,故名净胜。云何为净?云何为胜...(寺名)在江苏吴县西十里枫桥。相传寒山拾得尝止此,故名。张继诗曰:姑苏城外寒山寺。...(地名)国名。即Nepal(Nedala)也。在雪山中。见西域记七。...九结之一。略称结。又作随顺结。结,结缚之义。贪爱缚人,故称结。即诸众生为贪爱之故,广行杀、盗、淫、妄等不善,...一檀波罗蜜 二尸罗波罗蜜 三羼提波罗蜜 四毗梨耶波罗蜜 五禅波罗蜜 六般若波罗蜜 次四弘誓愿。而辩六波罗蜜者...【预流果得不堕法】 p1233 大毗婆沙论四十六卷十四页云:问:一来、不还、阿罗汉、亦得不堕法;何故唯说预流果得不...(人名)Dharmaruoi,沙门名。译曰法希。见续高僧传一。又国王名。译曰法爱。见弥勒上生经疏上。...(一)指佛法灭亡。与所谓三宝灭、经道灭尽、白法隐滞等相同。即如来入灭后,其教法经历正法、像法、末法三时,次第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佛宝、法宝、僧宝称之为宝,略有六义:一希有义,二离垢义,三势力义,四庄严义,五最胜义,六不改义。具如《要集》...林则徐有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讲包容的智慧的。大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是因为它没有拒...
极乐世界的四土有特别之处,奇妙之处,就是四土也圆融在一土,你只要往生到凡圣同居土,就等于往生到上三土,正因为...
如果我们诸位道友害病也好,或者受到伤害、感觉到痛,你观一下吧谁在痛啊?在这个时间你把你的心、能觉悟的这个觉性...
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庄,村里的小山丘下住有五百位女众修行者。 佛陀度化五百修行女 初见说...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男,一位是阿那律。兄弟二人的母妃特别钟爱弟弟阿那律,时时不...
今天一天又过了,你们的功夫怎么样呢?有没有进步呢?话头多还是妄想多?念佛是谁?熟了没有?世间人的事情如麻一样...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缺意义,便会像行尸走肉一般,何必要生活着受苦。假使生存而没...
隔身句
【佛光大辞典】
上篇:隔生即忘 | 下篇:隔靴抓痒 |
(名数)即空宗与性宗。此于相宗之外,又于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三论...
不果遂者愿
大度师
上烦恼
四净胜
寒山寺
尼波罗
爱结
六波罗蜜
预流果得不堕法
达磨流支
法灭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包容才能成就美满人生

往生成就四种不退

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啊

五百彩女闻法记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