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sarvatraga-hetu。谓遍行之惑为染法之通因。又作一切遍因。六因之一。即已生之遍行随眠为后生之自部染法及余部染法之通因。(参阅“六因”1256) p561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二执】 一般指我执与法执,又作我法二执、生法二执。小乘说一切有部等主张法体实有,故仅揭出‘我执’之说;大乘...阿鼻地狱中之毒虫。据大智度论卷十六载,阿鼻地狱有铁嘴毒虫,从罪人之鼻中入、脚底出,或从足下入、口中出。[六波...(杂语)说梵网菩萨戒之卢舍那佛也。是为坐千叶莲花台之报身佛。梵网经下曰: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亦名:二不定戒尼无 戒本疏·二不定法:“今云尼所以无[二不定戒]者,由比丘与女生讥处坐,夫主不信,或时驱出,...梵语 guggula。音译求求罗、掘具罗、窭具攞、求罗、局崛罗。又作乾陀啰树香。为香料之一种。即由安息香树所生之脂汁...【二种决定转诸佛无自在】 p0045 世亲释十卷九页云:若诸如来,于一切法自在而转;何故一切有情之类,不得涅槃...(Wassilijew, Wassilij Pawlowitsch; 1818~1900)苏俄正教会之传教师,东方学、佛教学学者。自喀山(Kazan)大学...(异类)Takṣaka,龙王名。法华经所列四龙王之一。法华文句二曰:此云视毒,亦云多舌,或云两舌。同玄赞二曰:此云...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叙述罗睺罗童子于夜分,为罗刹所怖,而于佛前涕泣,佛乃为童子佩宝带,...中国佛教宗派。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为佛阁道场之通称。或称金地、琉璃地。佛阁,即指佛寺、佛刹、梵刹、梵阁或伽蓝。又印度舍卫国给孤独长者曾以黄金布...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四、纳妻相:经云: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 好,我们解释一下这个纳妻相,这个纳妻是有一个原因...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此语虽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领悟,又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便使自已的理智丧失,忘却本性,一不顺心,便恼怒打骂伤害别人...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著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讲《楞严经》,用过斋饭后,叫来弟子觉真法师,说道:明天,你讲!事出突然,法师深感无从...
这个财产都是人的外命,一般的人视财产如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有多少财富,这是由他的福德力量所致。不是你想谋财...
遍行因
【佛光大辞典】
上篇:遍行 | 下篇:遍周法界 |
【初地以上菩萨复有三种】 p0684 佛地经论六卷十八页云:初地以上菩萨、复有三种。一、初发心。谓在初地。已入...
二执
铁嘴虫
戒波罗蜜教主
尼无二不定戒
安息香
二种决定转诸佛无自在
瓦西利耶夫
德叉迦
宝带陀罗尼经
律宗
银地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陀为何要示现「纳妻相」

四条佛家妙语,每人受用终生

不生退怯厌倦,如是发心才名之为真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佛法宗派大概

【推荐】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