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为资料、材料,即作为师者教导之材,意指受教之弟子。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六上):“指归云:资者,取法,助发已身行解故。伯阳云:不善人,善人之资。”后转为弟子之别称,盖出于弟子之谦意。[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三之三](参阅“师资”4097) p561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navāvga-?āsana,巴利语 navavga-buddha-sāsana。又作九分教、九部法。略称九经。为佛经内容之九种分类。九...(名数)于三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住,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住:一、第一识住,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梵语 aruna。又作阿留那、阿楼那。意译日、将晓、明相。(一)为“红”之形容词。因日出时东天发红,故称红,如红莲花...(术语)三受之一。对于违情之境而领受逼迫之苦于心也。唯识论九曰:领违境相,逼迫身心,说名苦受。...muokezhiguan 佛教著作。与《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合称天台三大部。天台宗的基本理论著作之一。原名《圆顿...即无惭和无愧二种心所。作了坏事,不知惭耻,叫做无惭;作了坏事,不知愧疚,叫做无愧。此二种烦恼是随逐六根本烦恼...(人名)王名。译曰月光。见战达罗钵喇婆条。...【恶欲】 p1157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躭着财利,显不实德,欲令他知;名为恶欲。 二解 法蕴足论八卷十一页云:云何...(一)谓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可畏,犹如火坑。杂阿含经卷四十三(大二·三一四上):“多闻圣弟子见五欲如火坑...(杂语)法苑珠林,记过去九十一劫有一婆罗门,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又,尔时贾客五百众者,...梵名 Aniruddha,巴利名 Anuruddha。又作阿尼卢陀、阿[少/兔]楼驮、阿难律、阿楼陀。意译无灭、如意、无障、无贪、...(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故儒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
在回向时,大家常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四恩是哪四种恩呢? 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问: 念佛有哪些规矩,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 念佛本是净土宗的一种修持方法,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其实真正的...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出家更应该努力,看是否能了生脱死。受戒是修戒定慧,看是否能...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就是当我们把因缘的修证跟一心的安住合起来,这...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第一章 译名辨异 梵名乞叉底檗沙,此云地藏。而诸经译传,亦有增文,列举如下: 地藏菩萨,此为...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的咒语,就是大悲咒。她在汉地弘传的历史极为悠久,从唐代翻译...
业力是第六意识造作,果报是第八识释放。本来是独立的事件,那到底是什么把业力跟果报串起来而构成轮回的力量,这一...
资
【佛光大辞典】
上篇:贼缚比丘因缘 | 下篇:资持记 |
二因之一。缘,缘助之义。指一切功德善根能资助智慧之了因,开发正因之性。[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大明三藏法数...
九部经
七识住
阿卢那
苦受
摩诃止观
中随烦恼
旃陀婆罗鞞
恶欲
火坑
五百罗汉
阿那律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只一念间

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
念佛有哪些规矩和注意事项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会跟着来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弘一大师《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推荐】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