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称为菩提。然贪、瞋、痴等烦恼,其当体为菩提;离此菩提法性之外,则别无诸法可言,故于烦恼之性立菩提之名;此即两者相即不离之意。法藏之入楞伽心玄义载,烦恼为分别性,故其体非有;即见惑性空时,不必断除烦恼惑,而得入真如,故说烦恼即菩提。又“烦恼即菩提”常与“生死即涅槃”并用,二者皆用以表示大乘佛教之究极。[大智度论卷六、大乘庄严经论卷六随修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四] p551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Varunānī。又称龙王妃。为密教十二天中水天之后。于密教各曼荼罗中,水天与水天后、水天眷属及妃眷属每相混...【四种离系立四无为】 p0463 显扬十八卷十六页云:由四种离系故,建立余四无为。谓非择灭等。四种离系者:谓缘差脱...云何想受灭解脱?谓依止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超过诸余寂静解脱,住于似真解脱具足住中心心法灭,为解脱想受灭障。此显...譬喻之一种。指以假设之事物来譬喻。如经典中记载,世尊以四大山从四方而来欲害众生,比喻为生老病死等四苦之损害众...(经名)具名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唐义净译。此经有三本:第一译云金光明经,有四卷。第二译云合部金光明经,有八...(杂语)禅林之语。自少壮居于丛林谙熟清规者,曰山中之兄弟。反于晚达之人。又法中同门之总称也。见象器笺五。...过去佛之一。为释尊所供养前世无量诸佛之中,于第三阿僧祇劫时最后受供养之佛。[俱舍论卷十八、正法眼藏供养诸佛]...【八识缘境】 八识缘境,各不相同,其所缘之情形如下:一、眼、耳、鼻、舌、身五识,所缘的是色、声、香、味、触五...(术语)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之三性也。...(譬喻)雨滴之大,譬如车轴。池阳问曰:香如须弥,泪如车轴。俱舍论十二曰:起大云雨,澍风轮上,滴如车轴。...凡二卷。鸠摩罗什等译于姚秦弘始四年至十四年(402~412)。又称禅法要解经、禅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从意乐的角度有两种: 第一个是正境。正境我们在律上简...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诸位比丘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点,也能够获福无量,即使是少许作了一些不孝顺的事情,也会...
众生心性,与佛无异。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华严如来出现品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
【原文】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之,可乎哉? 今人于梦幻妻子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整天忙于电脑前工作的人群易受亚健康影响,工作是无法避免的,但生活日常是有工具帮助减免舒缓一些状况,还是挺好的...
我出生在一个佛化家庭,家里三代人都有佛教徒,因此我的佛缘很好,很小的时候就会诵《佛说八大人觉经》《佛说阿弥陀...
问: 有很多人动员我们,不要学《金刚经》、《楞严经》,让我们念佛。我用《六祖坛经》里面的一句话说:何其自性,...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的我执相貌。第七意识的我执,它...
烦恼即菩提
【佛光大辞典】
上篇:烦恼冰 | 下篇:烦恼习 |
大光明,梵名 Mahā-prabhāsa,音译摩诃波罗婆修。释尊于因位修菩萨行时之王名。据贤愚经卷三大光明王始发道心缘品...
水天后
四种离系立四无为
想受灭解脱
非喻
最胜王经
兄弟
胜观佛
八识缘境
遍依圆
车轴
禅法要解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对父母做了少许不善,定得大苦报

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

念佛如同醒梦
电脑族应常吃的食物

母亲离世的警醒

只念佛不学其他经典可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