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nā?anīyaj。又作摈出、驱摈。略称摈。戒律中科罪之名。即比丘七种治罚法之一。或指削除僧籍,故又称削籍。比丘犯重罪(如淫、盗、杀、妄等四重罪)而无悔心者,灭其僧籍而摈斥之,与世间死刑相当。[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一之四、卷上二之二、释氏要览卷下] p551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Pratideśaniya,波罗提舍尼之略。七聚罪之第五。...复次有四种秘密,由此秘密故于方广分中一切如来所有秘密应随决了。何等为四?一令入秘密,二相秘密,三对治秘密,四...【沙门】 或云桑门,或名沙迦懑(门字上声)曩,皆讹。正言室摩那拏,或舍罗磨拏。此言功劳,言修道有多劳也。...(衣服)梵语曰支缚罗Cīvara,又曰缚萨怛罗Vastra,五条乃至二十五条之袈裟,并覆肩裙类之总名。袈裟由其衣之色而...(术语)闻教法而忆持不忘,即陀罗尼也。华严经三十三曰:闻持无量诸佛正法。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菩萨摩诃萨得闻持...色界四禅天中之初禅天有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称为三梵。大梵为君,梵辅为臣,梵众为民。[大日经义释卷七、诸尊...为苦行法之一。又作燃肉身灯。据资治通鉴后周纪所载,世宗显德二年(955),禁僧俗舍身、断手足、炼指、挂灯、带钳...四药中属于时药之浆类,即指一切之果汁、粉汁、乳酪浆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二](参阅“四药”1849) p412...(人名)旧译曰龙树,新译曰龙猛。西域记八曰:南印度那伽阏刺树那菩萨,唐言龙猛,旧译曰龙树。非也。龙树之译名有...(名数)宗镜录所出。一、自性妄想。妄执根尘等之法,各有体如,不相混滥也。二、差别妄想,差别无差别之妄想也。三...【漏所缚】 p1284 杂集论三卷八页云:漏所缚者:谓有漏善法。由漏势力,招后有故。...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的念头仍然向外面跑。这大家会体会到,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是不...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坛经》是六祖慧能的开示,由门人所记录...在仙崖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偷偷的爬过院墙到外面去游乐,仙崖禅师夜里巡寮时,发现墙角有...10年前,张顺是个专职屠夫专门为附近的人宰杀大小牲畜。他说,干他们这一行的,在每次行刑前,心里都念叨这么一句话...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善生经》记录说: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选择的声闻道就觉得非常的吃亏,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七殿,上帝命暂主之。每隔数日,则入冥理事,但正坐简阅文簿,...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因为佛与众生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佛是清净,而众生不清净。...
灭摈
【佛光大辞典】
上篇:灭谛 | 下篇:灭类智 |
六大缘起所成一切法,散居于宇宙之现象为三、大、法、羯之四种曼荼罗,曷谓大、三、法、羯、曼荼罗。 一、大曼...
提舍尼
四种秘密
沙门
衣
闻持
三梵
然肉身灯
时浆
龙猛
八妄想
漏所缚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这样的欲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系缚住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以关怀代替处罚
屠夫的顿悟

哪些钱财是不可以赚的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