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伽婆,梵名 Bhārgava,巴利名 Bhaggava。又称婆伽婆仙、婆伽仙、跋伽仙。意译作瓦师。又称无不达。为住毗舍离国苦行林之仙人。释尊出家逾城后,直往其处问道,因以著名。其学说不详。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载,此仙人与其他修行诸仙,皆修苦行,求生于天,披草、树皮蔽体,食花果,或行自饿之法,事水火,奉日月,或翘一脚,卧于尘土、荆棘等。依之,可知此仙为苦行外道。其他事迹不详。[佛本行经卷二瓶沙王问事品、佛本行集经卷二十观诸异道品、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三] p528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净饭,梵名 ?uddhodana,巴利名 Suddhodana,音译首图驮那、输头檀那、阅头檀、悦头檀。又作白净王、真净王。中印度...(术语)三种之坚法:身与命及财也。修道者得无极之身,无穷之命,无尽之财,名之曰坚法。维摩经菩萨品曰:当观五欲...(名数)金刚经曰: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同略疏曰:过现未三俱不可得,盖过去已灭,...【离欲邪行者相】 p1429 瑜伽八卷十五页云:谓翻欲邪行中诸梵行者者:此是总句。当知此由三种清净,而得清净。一、...凡十五卷。日本天台宗僧智周(1659~1743)撰。收录天台教义要论二○七题,包括:(一)宗要九十四题,有二佛并出、应...人名,为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出家学神通,身具三十相,诵六万法藏,其本地为深位的菩萨,释尊在法华会...指小乘戒为偏渐,而非如大乘戒之圆顿。盖小乘之戒,功德不圆满,故为偏;非顿成佛之法,故为渐。(参阅“小乘戒”9...(植物)果名。又作庵婆罗,庵罗(波利),庵没罗等。维摩经佛国品什注曰:庵罗树,其果似桃非桃也。同肇注曰:先言...【内分力】 p0365 瑜伽五卷八页云:内分力者:谓如理作意、少欲知足等、内分善法;及得人身,生在圣处,诸根无缺,...(术语)释摩诃衍论有本觉下转始觉上转之义,本觉有性净本觉与随染本觉之二,本觉下转者,随染本觉之相也,随染之本...(术语)说法会下四众之一。正当其法而悟道之机类也。法华文句一曰:不起于座,闻即得道。此名当机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 一心念佛,诸...
问: 请法师开示一下,如果买了佛像,是否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开光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如果佛像不开光,有什么样的...
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和尚,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很重要。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有前生,当然不能从外在的物质去判断...中国的禅宗,是不落阶次的顿悟法门,若涉及禅观或禅教的方法,例如数息观、不净观、因缘观、枯尸白骨观等,便可能被...
在这世间,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观念上也会有所差异。人生无法事事都很完美,但是若能懂得善解、包容、感...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
跋伽娑仙
【佛光大辞典】
上篇:超宝 | 下篇:跋陀罗 |
又名俗谛,或世俗谛,是世间的真理的意思,亦指世俗人所知的道理。...
净饭王
坚法
三世心不可得
离欲邪行者相
台宗二百题
提婆达多
小乘偏渐戒
庵罗
内分力
本觉下转
当机众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天地广阔,不要画地自限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圣严法师《禅修的历程》

发明家的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