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āmrayastikā,巴利名 Ambalatthikā。据梵网经(巴 Brahmajāla-sutta)载,此树林位于印度王舍城(巴 Rājagaha)与那烂陀(梵 Nālandā)之间。又据佛音(巴 Buddhaghosa)所著法聚论注(巴 Atthasālinī)记载,此林内水流清澈,绿木成荫,入口种植庵婆罗树,周围有堡垒围绕。于中部经典六一教诫罗睺罗庵婆檗林经(巴 Ambalatthika-Rāhulovāda-suttanta)记载,释尊在此园林亲自教诫其子罗睺罗。又长部经典十六大般涅槃经(巴 Mahāparinibbāna-suttanta)记述,释尊在入灭之年,于此园内教诫诸比丘之后,始往那烂陀。[佛般泥洹经卷上] p525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矫诳论】 p1405 显扬五卷一页云:矫诳论者:谓婆罗门诸恶咒术。...(流派)Gokulika(Kaukkutika),小乘二十部之一。又曰灰山住部,窟居部,高拘梨诃部。佛灭后二百年顷,自大众部中...即相分薰与见分薰。七转识各缘其外境时,依其识自体之力,薰习所缘境之相分与本质之种子于第八识,称为相分薰。薰习...Wulinzang 明永乐末年在杭州刻印的大藏经。1982年发现。仅残存17卷,为9种经籍的零散卷册。千字文编次,摺装本...行事钞·对施兴治篇:“毗尼母云,受人信施,不如法用,放逸其心,废修道业。入三涂中,受重苦故。若不受苦报者,食...(譬喻)自在天面上之三目,以譬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之不纵不横不一。...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是菩萨修行成佛的年数,阿僧祇是极大的数目字,所以又译为无央数。...(杂名)禅林掌一山作事之处。见像器笺七。...【四谛义理】 苦、集、灭、道四圣谛,即是因果道理。此因果有染净二门,苦、集是杂染因果,灭、道是清净因果。苦、...(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七愿,使极乐之往生人皆得天耳通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耳...变化莫测谓之神,通达无碍谓之通,合起来说,就是即能使人莫测他之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毫无障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化缘回来的路上,涉过一条河,又攀上一座大山,小和尚有些累了,就要求坐下来歇歇。一同回来的老和尚就依了他,二人...崔明晨: 那么法师,刚刚您谈到了,就是说在危难时刻,你能不能提起那一句佛号,那么你能不能教给我们一种方法,就...
念佛八法 第一、摄心念:把心收摄起来,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切时,一切处,甚至睡眠时,亦不忘弥陀圣号...学佛要精进,而精进需要忍辱与耐力;其实做什么事都一样,若不能忍辱、没有耐力,精进的心就无法保持恒久。忍耐的确...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善生经》中,对于取财有六种非道,不可为之: 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如赌博、竞胜、比...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就着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 净界法师答: 这个我们刚刚有说过了,你要能...
整个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从杂染的六凡法界,提升到清净的四圣法界。方法就很重要,佛教解释杂染...古时候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品。他们认为这些祭品,可令神祇喜悦,于是神祇就答应人们的祈...
庵婆罗树林
【佛光大辞典】
上篇:庵婆罗婆利 | 下篇:庵罗林 |
(天名)Mahā-sarasvatī-devī,译曰大辩才天女。最胜王经慧沼疏五曰:摩诃此云大,悉知婆底此云辩才,提婆仳此云...
矫诳论
鸡胤部
二种薰习
武林藏
比丘无德不堪受施
三目
三祇
修造局
四谛义理
天耳智通愿
神通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念观音菩萨

念佛的八种相应法和三种不相应法
不畏艰险的学问僧

取财有六种非道,不可为之

念佛人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