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四卷。华严宗二祖智俨(602~668)六十二岁以后所作。又称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华严经孔目章、孔目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将六十华严分成一四四章,解释六十华严难解之处。书中不仅阐明华严经之优胜,并肯定华严经于一切经中之地位。本书后来成为搜玄记、华严一乘十玄门及法藏(643~712,智俨弟子)所撰探玄记等三书之基础。其特色为融合三乘与一乘及同别二教之教判,而成为华严宗极重要之思想。本论中较重要者为卷一之教分齐义、一乘三乘义章、因果章、唯识章、入佛境界章,卷二之发菩提心章、真如章、一乘法海章,卷三之十地章、转依章、缘起章,卷四之往生义、性起章、回心章、融合一乘义等。其注解较著名者有华严孔目章抄(尊玄)、华严孔目章发悟记(日僧凝然)等。[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一、华严宗经论章疏目录、诸宗章疏录卷一、佛典疏钞目录卷上] p524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Ratnāvalī(宝花环之意)。全一卷。龙树着,陈代真谛译(557~569)。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计分五品,...(杂名)阄者从佛教出,而有种种之别。...为静虑二字之简略字。系采“静”字之“青”,采“虑”字之“心”,合而称青心。静虑,寂静审虑之意。即住心一境,正...密教之护摩法有五种之别,即:(一)扇底迦(梵 ?āntika),意译作息灾、寂灾。(二)布瑟征迦(梵 pustika),意译作...(书名)五卷,后魏杨炫之着。其自序曰: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于怨害有情所修摄受想】 p0754 瑜伽四十二卷八页云: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摄受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术语)Manāyāna,梵语摩诃衍,译言大乘。大者对小之称,乘以运载为义,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灭智空寂之...(名数)【又】十二时之十二神也。...梵名 Vindhyavāsin。印度数论派学者。Vindhya(频阇诃)乃山名,vāsin(婆娑)译为住,以其住于频阇诃山故有此称...【境界增上】 p1289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境界增上者:谓眼耳鼻舌身意根。由此增上力,色等生故。...梵语 apratisajkhyā-nirodhāsajskrta。旧作非数灭无为。略称非择灭。乃说一切有部三无为或法相宗六无为之一。非择...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临命终时,用这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来庄严这句名号,乃至十声,乃至最低限度要念十声,那最高限度呢?是越念得多越...过去无数劫前有一孔雀王,它拥有五百位孔雀妃子,经常伴随其前往各山林间游历。 一天,孔雀王见到了一只非常美丽、...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他骂人吗?其实不...佛在世时,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拜毕。佛说:把花放下!外道遂将花放下。佛又说:把手放下!外道就把手放下。佛又说...问: 有些学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萨戒,自认为不够资格,要修到什么程度才可受菩萨戒? 大安法师答: 作为一个发...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讲故事。这个小和尚对自己的头脑、学问、智慧还算比较自信。聪明人当然愿...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着衣持,到王舍城次第乞食。有一位火与婆罗门远远看见佛陀,立...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这个不能了解的话,就觉得念这句佛号是非常...
华严孔目章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华严塔 | 下篇:华严孔目章发悟记 |
以般若心经与马图并印于纸上,而作为祈安会或盂兰盆会的供养之用(施于鬼神)。于唐代时,即流行以纸马添加酒脯等,...
宝行王正论
阄
青心
五种修法
洛阳伽蓝记
于怨害有情所修摄受想
大乘
十二神
频阇诃婆娑
境界增上
非择灭无为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浪费时间在世间事,那你没有做到至心信乐
孔雀王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无可放处还要放下
修到什么程度才可受菩萨戒
用佛的慈悲智慧来包容别人
施多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