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华严经与他经之十种相异之相。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一概括诸异相为十门,以显华严法界之重重无尽,且称华严经为一乘教义,以别于三乘。此十异即:(一)时异,谓此一乘教义在初时二七日中宣说,犹如日出先照高山;又于此初时摄一切时,无前际、后际之隔;三乘则以随逐机宜而时不定,未能于一时摄一切时。(二)处异,谓此一乘教义在莲华藏世界海中众宝庄严之菩提树下被宣说,如此则摄七处八会等,及其余不可说不可说之诸世界海于此中;亦即以此一处摄一切处。而三乘教义乃于娑婆界木树等处宣说,亦无一处即一切处之义。(三)主异,谓此一乘教义是卢舍那十身佛及无尽三世间所说;亦即佛说、菩萨说、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等;而三乘教义乃化身及受用身等所说。(四)众异,谓此一乘经首唯列举普贤等菩萨及佛境界中之诸神王众,而不同于三乘经之或列声闻众,或列大小二众等。(五)所依异,谓此一乘教起,依佛之海印三昧中出,而不同于三乘教等依佛之后得智出。(六)说异,谓此一乘教义于此一方说一事、一义、一品、一会等时,必赅通十方一切世界皆同此说,具足主伴而共成一部;三乘教义则但随一方一相说,而无主伴赅通之义。(七)位异,谓此一乘教义之所有位相上下皆齐,于一一位中摄一切位,是故乃至佛等诸位,亦在信等位中,余位亦然;三乘教义则但随当位上下阶降,皆不相杂。(八)行异,谓于一乘教随一菩萨而修,则具信等六位,于一一位中,所有定散等差别行相皆于一时遍修;然于三乘教,“十地”以上各阶位之菩萨犹各有等别差异,则“十地”以前之菩萨更无法一时遍修。(九)法门异,谓虽有无量之异门,然此经略举如下十种:十佛、十通、十明、十解脱、十无畏,十眼,十世、十谛、十辩、十不共法,以别于其他三乘经之三佛、六通、三明、八解脱、四无畏、五眼、三世、四谛、四辩、十八不共法等,此中之“十”即用以显无尽之意。(十)事异,谓此一乘教义法性恒如,随于舍林、地山等事象,皆是法门;或行、位,或教义等,于一一尘中皆具足法界一切差别事。不同于三乘教义之但说“即空”、“即真如”等。 p523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一)位于洪州(江西南昌),为安世高于后汉灵帝建宁三年(170)所建。唐宣宗时,黄檗希运入此寺举扬禅风,四方来集...以水与乳之混合相融,比喻事物之和合相冥。最胜王经卷六(大一六·四二八上):“上下和穆,犹如水乳。”(参阅“乳...(术语)从死相而验知未来之果也。出瑜伽论。...(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左手置膝,右手置颊,为见莲花之形者。...(术语)佛之德名。佛,说幻化之事,能为幻化之事,故云幻师。大集经十九曰:说一切法如水月,我今敬礼大幻师。...【阿赖耶识行相所缘皆不可知】 p0784 成唯识论二卷二十一页云:不可知者:谓此行相、极微细故;难可了知。或此...1、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但身体尚在,名有余涅槃,或有余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还余有...【寂止】 p1017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寂止者:由具忍辱柔和事故。...结,乃系缚众生使之不能出离生死之烦恼。四结,即四种烦恼,有二说:(一)指欲结、瞋结、痴结、利养结等。据增一阿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忏者梵语忏摩,译当请恕容忍,致谢意也。悔者华语悔罪,梵...【三兽窣堵波】 p0198 西域记七卷八页云:烈士池西,有三兽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烧身之处。劫初时,于此林野,...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条路,只是有人在成就一佛乘当中稍作休息而已。为什么有二...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想在一起,就像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去跟人家乞求,认为自...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就解释说,断除妄心主要就是不取,就是我们说的要不随妄转的意...问:六祖惠能大师有一个偈子,本来无一物是其中的一句,时常被人引用,请师父为我们说明它的精义。 师:凡是读过《...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妄念。怎断妄念?莫如念佛,念佛者: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身口意,所以现在要修理修理你的嘴巴,随便说话不可以,你要加...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是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哲学的重要理论。不过,作为一种学说体...
华严十异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华严五为 | 下篇:华严十义 |
(菩萨)Abhayaṁkara,如来名。译曰离怖畏。见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大安寺
水乳
验来果
施乐观音
大幻师
阿赖耶识行相所缘皆不可知
有余涅槃
寂止
四结
释义
三兽窣堵波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圣严法师《本来无一物》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