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显露表白所犯之过失而无所隐覆。天台四教仪(大四六·七七九上):“如是五逆十恶及余一切,随意发露,更不覆藏,毕故不造新;若如是则外障渐除,内观增明。” p516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谓远离一切差别、相对,入于平等一如、安稳亲密之境地。即大悟者之境地。[信心铭夜塘水卷上] p6669...(术语)开三教之渐教,而显一乘之顿教也。...卧,梵语 ?aya,巴利语 sayana,音译势耶。为四威仪之一。略称卧。卧法,即比丘休息眠卧之法。须右胁而卧,两脚相累...即五尊佛。又作五智佛、五智如来、五禅定佛。有金刚界与胎藏界之别。(一)金刚界五佛,即毗庐遮那(梵 Vairocana)...(书名)三卷,赵宋法护译,问答世间出世间之诸法及神通变化等之事者。...【阿罗汉非善士趣】 p0780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五卷七页云:问:何故阿罗汉非善士趣?答:亦应说阿罗汉为善士趣...(书名)一、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罗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三卷,唐善无畏译。称为摄...(譬喻)以八个之筏譬八正道也。名义集五曰:智论云:筏是八正道,到常乐涅槃之彼岸。...指佛之出世。诸佛出现于世间成佛,随机示现生灭大法,拯救众生出离苦海,故谓兴世。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上(大...【发一心发一语】 p1162 瑜伽五十五卷一页云:如本地分,立一心相;今先显示。如世尊言:若有众生、于如来所,但发...为“显境名言种子”之对称。指由能表诠义理之名目、文句、言说等名言所薰习之种子。亦即自一切诸法之语言、音声等所...准提咒持诵仪轨...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
原文: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这个是偏重自受用。 那么佛的心,到底佛有几种心呢?古德解...念佛不是要等的,这个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误了我们自己。有的人他听到念佛法门也觉得不错、蛮好的,然而他常常会说:等...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无法明心见性。现简述如...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修持法门...佛陀普度众生,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一、沙弥(小和尚),二、沙弥尼(小尼姑),三、式叉摩罗(学戒女),四、比丘...在没有修学的那些年,我为金钱忙碌,为名声忙碌,为了与周围人相互攀比忙碌,为了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而忙碌。因为忙...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千年当中,出现了很多祖师大德;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大乘思想...
发露
【佛光大辞典】
上篇:发遣招唤 | 下篇:发愿 |
将各种同类之经文或注疏合成一本而流通之,称为会本。宋朝以后之刊行本多为会本,例如十不二门指要钞会本、妙宗钞会...
稳密田地
显顿
卧法
五佛
施设论
阿罗汉非善士趣
大日经义轨
八筏
兴世
发一心发一语
表义名言种子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善根深厚的人,不会投生在这个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