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vai?āradya,巴利语 vesārajja;或梵语 abhaya,巴利语同。又作无所畏。系无所怖畏之意。谓佛、菩萨说法时具有无所怖畏之自信,而勇猛安稳。佛、菩萨之无畏皆有四种,称四无畏、四无所畏。佛之四无畏即诸法现等觉无畏、一切漏尽无畏、障法不虚决定授记无畏、为证一切具足出道如性无畏。佛所具有之十八种功德法(十八不共法),即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大悲。而四无畏与“十力”中之处非处智力、漏尽智力、业法集智力、遍趣行智力相配。十力复一一摄四无畏,故总为四十无畏。菩萨之四无畏,即能持无畏、知根无畏、决疑无畏、答报无畏。而华严经疏卷五十二记载菩萨十种无畏,即闻持无畏、辩才无畏、二空无畏、威仪无缺无畏、三业无过无畏、外护无畏、正念无畏、方便无畏、一切智心无畏、具行无畏。又密教行者发菩提心之时有六种功德,即善无畏、身无畏、无我无畏、法无畏、法无我无畏、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六种,称为六无畏。[增一阿含经卷十九、卷四十二、大日经卷一、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五、大日经疏卷三、大乘义章卷十一](参阅“六无畏”1294、“四无所畏”1773] p510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灭尽定中识不离身】 p1215 瑜伽十二卷二十一页云:问:灭尽定中,诸心心法,幷皆灭尽。云何说识不离于身?答:由...(传说)往昔德叉尸罗住一饿鬼。五百岁间不得食而食其子云。见付法藏传六。...梵语 sarvaja。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音译为萨婆若、萨云然。系三智之一。关于其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行事钞·忏六聚法篇:“有四种人,数数犯罪,数数悔过:一、无羞,二、轻戒,三、无怖畏,四、愚痴。”(事钞记卷二...(名数)新曰八解脱。再加八胜处十一切处,谓之三法。此三法为远离三界贪爱一具之出世间禅也。智度论二十一曰:背舍...【可欣语及可意语】 p0525 瑜伽八卷十二页云:于现在世事及领受,可爱乐故;名可欣语及可意语。...(地名)王舍城之耆阇崛山也。又云灵鹫山,鹫峰山。慧琳音义十一曰:鹫头山名也。在王舍城侧,亦名鹫峰山,亦名灵鹫...(术语)心心所之异名。同时而起之一聚心心所,有五平等之义,故名相应法。一所依平等,谓心王依眼根则心所亦依眼根...(术语)对于杂修之失,千中无一,而称专修者之德也。千人中千人往生,故云无有一失。...指忏悔时所诵唱之文。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之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一偈...(流派)涅槃宗之异名也。涅槃经说涅槃常住之义,故名常修多罗,彼宗成于此经,故称常修多罗宗。如云涅槃宗。...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佛陀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的行为不能混杂贪念,应该是以放下与离欲为目标。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但是不可...佛陀在世时,有位长者非常护持佛陀弘法,并且经常布施财物,帮助孤苦贫困的人,所以大家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 ...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六道中,人的寿命不长,得人身的机会非常难得。人身的获得是多...
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儿女,立太平之基。 平常多说一些因果报应,生死...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够使令一切万法生长广大;第二个是引因,引生的引,它能够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在如今以分数衡量一切的时代,更要用德行去成就孩子。给孩子留座金山银山...
「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这个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十法界的因果法则,就是...有一个老人,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你们很乖,很聪明,又听话的好小孩,我很喜欢你们!小孩子听到...
无畏
【佛光大辞典】
上篇:无生门 | 下篇:无畏山寺 |
(公案)僧问赵州,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了。州云:洗钵盂去。其僧省悟。见无门关七...
灭尽定中识不离身
德尸罗城饿鬼
一切智
四种人数数犯过数数悔过
八背舍
可欣语及可意语
鹫头山
相应法
千无一失
忏悔文
常修多罗宗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努力工作,但不能混杂贪念
以平等心来对待每个人

修了多劫的福报善根,才能得人身闻佛法

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一位女居士写给女儿的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