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最上无比大道之佛道。盖如来所得之道,无有出其上者,故称无上道。具体称为菩提。又与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菩提同义。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九中):“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又为“无上道心”之略称。指愿求无上道之心。又称为菩提心。据众许摩诃帝经卷二载,叙述菩萨求无上道一事,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说明得值遇弥勒而闻法,求无上道成不退转。此种求无上道之心,即称无上道心。[出曜经卷十四、大宝积经卷二十五、弥勒大成佛经、法华经疏(吉藏)](参阅“菩提心”5200) p507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禅宗公案名。为百丈怀海之法嗣沩山灵祐与道吾圆智之问答。从容录第八十三则(大四八·二八○中):“沩山问道吾:‘...(术语)尚存余义而非究竟至极之说也。胜鬘经曰:亦是如来方便有余不了义说。宝窟中末曰:有余者,明义不尽,对尽理...(1237~1319)日本时宗僧。号他阿。京都人。初入良忠之门,后学于一遍(1239~1289),游行诸国后,继承一遍之法,...【知】 p0817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知者:谓知言说为先慧。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云:知者:谓远离等...【无明瀑流】 p1058 集异门论八卷六页云:云何无明瀑流?答:三界无智,是名无明瀑流。...(术语)律之作法,每半月终,其日集大众,读戒经,又于半月间令忆出所犯之罪,而说其罪,以长善除恶。梵曰布萨。译...(杂语)梵曰郁钵罗华比丘尼。常向贵人之妇女而赞出家。见智度论十三。...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拄杖化为龙、云门拄杖子。本则公案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拈拄杖,对大众垂示自在之妙用。碧岩录...【广义】 p1323 瑜伽八十一卷十一页云:广义者:谓宣说诸法异类相应。又云:说了义经故。...(物名)禅者所被之头巾。画中维摩所被者是也。见象器笺十七。...【六种诤根本处】 p0306 瑜伽十四卷十九页云:又有六种诤根本处。一、展转相违,作不如意。二、覆藏诸恶。三、于等...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十小咒...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我们平时散乱、修行不够精进,是因为没有修好寿命无常的缘故。正如佛陀所说:一切足迹中,象印为第一;一切思惟中,...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人不发道心,死又没有我年轻人的份,死都是死老鬼,却不知「黄...
古来人跟我们这样讲的:顺境,你可要注意了,这很危险,容易堕落;逆境是增上缘。古人形容顺境与逆境是怎么比方呢?...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门的施设,就是因为它面对的是九法界众生,所以要把九法界众...
大珠慧海向马祖道一求佛法,马祖告以:「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 这是指出每一个人的内心...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心,然后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 发心很...
父母,祖父母乃至亲人长辈老病时,我们能以饮食,医药,衣服,种种必须品供养之,用心护理使不漏洞,供养的每一天,...
无上道
【佛光大辞典】
上篇:无上轮 | 下篇:无主物 |
【优陀那】 此云无问自说。妙玄云:如佛在舍婆提毗舍佉堂上,阴地经行,自说优陀那。所谓无我、无我所,是事善...
道吾看病
有余说
真教
知
无明瀑流
说戒
青莲华尼
云门拄杖化龙
广义
禅巾
六种诤根本处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平时散乱不精进,只因没修无常观

杀猪宰羊大办葬礼会增加逝者罪业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逆境是当头棒,顺境叫脑后针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一切具足,何假向外求觅

发心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