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律仪。又称律仪(梵 sajvara)、善戒。为“恶律仪”之对称。律仪,指律法仪式、戒律。善律仪,即指受戒者所得之无表色,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比丘戒、比丘尼戒、六法、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八斋戒等别解脱律仪,能遮止各种不律仪;定共戒及道共戒二者,能断欲缠之恶戒及能起恶戒之烦恼,此三者总称为善律仪。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六载,善律仪仅存于欲、色二界,不存于无色界。此因三界之中,仅在欲界、色界具有各种恶戒之法,无色界则因相对于欲界之恶戒而言,具有所依远、所缘远、行相远、对治远等“四远”作用,故无恶戒之法;既无恶戒,亦无所谓“对治”之事,随之亦无善戒可言。[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七、俱舍论卷十四、卷十五、杂阿毗昙心论卷三、顺正理论卷三十六、卷三十九、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一、大乘义章卷十二] p488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又作四惑、四根本烦恼。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于唯识宗,此乃与第七末那识相应而起之四种根本烦恼。我痴,即无...梵名 Maudgalyāyana,巴利名 Moggallāna。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摩诃目犍连(梵 Mahāmaudgalyāyana)、 大目...(术语)正法之寿命也。佛灭后一千年正法时之间,谓为正法寿。以教行证之三,为正法之体,住于此三世,为正法之寿命...又作四微。指色尘、香尘、味尘、触尘。尘,梵语 artha,新译作境;为垢染众生心之义。(一)色尘,指青、黄等显色,及...即七尊药师。又作七躬医王。此七佛即: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劣想胜想】 p0631 集异门论十一卷七页云:若劣若胜者:云何施设劣想胜想?答:观待施设劣想胜想。复如何等?...(术语)谓依意识而了解也。八十华严十四曰:观其意解与同事。深密经一曰:唯除种种意解,别异意解,变异意解。行事...【苦苦性】 p0841 如三种苦性中说。 二解 杂集论五卷九页云:云何苦苦性?几是苦苦性?为何义故,观苦苦性...(术语)多数之实体也。楞严经一曰: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自相共相】 独自个别的体相,与其他诸法不共通者,称为自相;与自相相对,不囿限于自相,诸法共通之相,称为共相...又作隐居、隐遁。摒除世事,隐居山野,修学佛道;亦即出家之意。于日本镰仓时代以后,特指中年以后之出家。又遁世之...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从《楞严经》称性起修的角度,我们的...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一天,有人失足掉进了河里,惊恐地大声呼喊,九色鹿听见了,不...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为什么会有痛苦。从大乘佛法的因缘观来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打坐时,方法用不上,心头妄想多,身体情况多,这些都是无始以来的因果障碍。 本来师父的话,是为你们脱困解缚,可...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吃饭时,还在遵照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吗?其实,你应该听听来自体内器官的呼声。近日,美国MSNBC网站为读者提供了一...
回施众生得益疑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如果众生由于你的回向没有得利益,这也不是虚妄的事情吗?...
问: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答: 不见性的法,那就是方便法。念佛也是一样,念佛如果要念到一心不乱...
善律仪
【佛光大辞典】
上篇:善巧安心 | 下篇:善心 |
华译净身,是色界初禅天的通名。...
四烦恼
目犍连
正法寿
四尘
七佛药师
劣想胜想
意解
苦苦性
多体
自相共相
遁世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九色鹿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圣严法师:忏悔的方法

《圆觉经》之迷识四相
各个器官最爱的十种食物

回向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利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