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brahma-ātma-aikyam。为奥义书(梵 Upanisad)所代表印度正统婆罗门系统世界观之根本思想。即宇宙根本原理之梵(梵 Brahman)与个人本体之我(梵 ātman)同一不异之思想。据此根本原理,一切万物依一定顺序发生,人类乃至一切生物之灵魂从其业力而有各种形式之轮回。从此轮回中求解脱,即是人生最高目的,而由于觉悟梵我一如之根本真理,消灭业力,即能免再生之痛苦。奥义书哲人闪笛耳耶(梵 ?āndilya,西元前六、七世纪间)、乌达拉喀(梵 Uddālaka,西元前六、七世纪间)于百道梵书(梵 ?atapatha-brāhmana)、钱多贵耶奥义书(梵 Chāndogya-upanisad)中始揭露“我是梵”(梵 ahaj brahmāsmi)、“那就是你”(梵 tat tvam asi)等两个命题之根据。吠檀多派(The Vedanta School)继承奥义书,此思想遂为该派学说之中心。商羯罗(梵 ?avkara)派亦视此最高之梵与同一之个我为真实,其余皆是幻影(梵 māyā)。(参阅“梵”4626、“奥义书”5439) p463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即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又称有余依与无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烦恼永尽,已断生死之因,然犹余有漏依身而色心相续...为报答神佛之满愿而奉献钱货。本指奉献予寺庙举行祭祀仪式之费用。日本称为赛钱,赛与“报”同义。我国八世纪顷的文...【身语无悔现行】 p0679 杂集论八卷九页云:云何身语无悔现行?虽得少分;不以为喜。无悔恨故。谓修善品,虽获...(术语)修行佛道者之称。释氏要览曰:智度论云:得道者,名为道人。余出家者,未得道者,亦名道人。道者亦同此说。...【苦根】 p0840 瑜伽十一卷十页云:苦根者:或由自等增上力故;或由身劳增上力故;或火烧等增上力故;或他逼等...(一)指葬祭场。[敕修百丈清规卷七亡僧板帐式条] (二)指涅槃台,即置棺之台,又作化坛。(参阅“化坛”1328) p95...又称新岁。指比丘修满九十日之夏安居而增一法腊。比丘受戒后,依夏安居之次数论受戒年岁,而称法腊几年,或戒腊几年...(术语)比丘尼之具足戒也。本律之说相,唯三百四十八戒,以大数而称为五百。束为七聚:一,八波罗夷。二,十七僧残...【修惑】 此为修道所断惑的略称,与‘见惑’对称。又作思惑,意指修道所断之惑。即于修道时所断贪等迷事之烦恼。《...【菩萨有三大事名摩诃萨】 p1134 佛地经论二卷十六页云:于此赞说菩萨德中,显诸菩萨有三大事,名摩诃萨。一者、数...(公案)沩山尝举一粒米曰:百千万粒,从这一粒生,此一粒从何处生?自曰:此一粒,莫不轻。见葛藤集下。...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
爱情的真谛是自私的,我爱自己所以才爱你,你适合我所以我要你,不适合我我就不要了,这就能看到人心的虚诳。而这样...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集》里面总结了念佛的十种功德,我们知道这些念佛的功德以后,...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二种,造作等流。先看领受等流。 二、等流果。领受等流果谓出...
多生多劫我们负债负了众生的命债、情债、这个钱债,这些都要去偿还的,哪个债主的力量大,要债的力量强,就你先到哪...
《佛说业报差别经》: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他的举动恰好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著、更有力...
梵我一如
【佛光大辞典】
上篇: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 下篇:梵典 |
(仪式)言简略之佛事也。语不多,立地而成之谓也。虎关之十禅支录序曰:予考订古今禅册,备十门:一曰开堂;二曰上...
二种涅槃
散钱
身语无悔现行
道者
苦根
山头
受岁
五百戒
修惑
菩萨有三大事名摩诃萨
沩山举米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佛门乃第一福田

为什么爱到后来都是苦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离开阿弥陀佛,难靠自力了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