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执着之谓。即迷于诸法之真理而颠倒事理。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九(大二七·七一八中):“此是外道师句,彼于此中有迷执故。” p433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指结制修行之期间,即夏安居与冬安居之安居期中。夏安居之制中,自四月十六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冬安居之制中,自...系菩提流支等就华严经九会之说法所立之三种说时。即:(一)九会中前五会之说时,即成道后之初七日。(二)第六会以后之...(术语)真言宗之事相行法,有此二途。运心者,假令身向任何一方,而我谓前方为东方也。随方者,随于东西南北之四方...(术语)戒律之轨躅也。寄归传一曰:初转法轮则由五人受化,次谈戒躅则千生伏首。...乃显示华严经所说之佛身具有重重无尽之相而不可思议。全称十莲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又称十莲华藏尘数、十华藏尘。即谓...(术语)又曰羯吒私。译曰贪爱。玄应音义二十二曰:羯吒斯羯居谒切,谓贪爱之别名也。俱舍光记九曰:羯吒私,此云贪...(杂名)金色之容貌。佛身也。心地观经一曰:希有金容如满月。慈恩寺传五曰:耳承妙说,目击金容。...亦名:不令众僧作说戒事 子题:说戒卒世不闻无非重障、说戒始终无阙须庆宿因 含注戒本·戒经序:“时有比丘,令余人...中国佛教典籍的汉译,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译成《本生心地观经》之后就中断了,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才复兴...梵语 ?āthya。欺诈之意。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即以种种手段迷惑他人之精神作用。据成唯识论...谓得玄理之极致。与“得证”同义。即内心洞彻明晰而证悟佛法大道之真意。原为我国禅宗初祖菩提达磨印证慧可之语。据...(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诸善聚会,成就内心的清净。对极乐世界的欣求,有两个修观的...
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
和大部分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自己在童年闻到佛法,青年时代能够剃发出家,在清净的僧团中过着以不自在为自...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因为他前生积集的善业太大了,由于前生善业太强,所以今生事事...一天,佛陀开示定自在王:无量阿僧只劫以前,清净莲花目如来于世间弘法度众时,有一罗汉走在路上,遇到一位面容忧戚...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念佛所念的到底是不是佛,因为每个人念佛的动机不一样,念佛的时候心的焦点也不一样,嘴里好...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受是偈已,即便还至彼病人家。善男子!我时虽复日日与三两肉,...
迷执
【佛光大辞典】
上篇:迷悟因果 | 下篇:迷情 |
【贪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烦恼心所之一.贪是欲求五欲、名声、财物等而无厌足的精神作用。即于己所好之物,...
制中
三时华严
运心随方
戒躅
藏尘
羯吒斯
金容
遮说戒事
天息灾(?—1000)、法天(?—1001)、施护(?—1017)
诳
得髓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孝顺慈悲的光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