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用语。指悟道之禅者,其机用之灵活,甚而可令黄金之光色褪却。达道之人,活用机巧,可呵佛去祖,把住一物,不许何物出头;夺去一切,丈六金身亦将化为一茎草。碧岩录第三十一则(大四八·一七○上):“放行也,瓦砾生光;把定也,真金失色。” p421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得断次第有五种】 p0996 显扬三卷二十页云:及得断次第者:有五种次第,诸烦恼断。一、先断见道所断烦恼,二、后...亦名:犯逆制教则三夷二兰业道则通归无间 子题:开初无犯并约制教、五逆之罪自据业道、忏制须准律宗、悔逆自从大教...为天台四释之一。智顗以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等四种方法解说法华经,称为天台四释。本迹释,即依本地与垂...(杂语)Mahānagna,译曰大露身。大力神之名。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摩诃诺伽那力,谓露身,大力神名也。...日本佛教界举行大法会时,有司重要职务之七位僧侣,称为七僧。即:(一)讲师,(二)读师,(三)咒愿师,(四)三礼师,(...(术语)又曰不净行。梵者梵语,清净之义,非梵行者,不净之行,即指淫事,因而断淫称为梵行,色界之诸天无淫事,故...于禅林中,特指大悟。又作彻地、彻底大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天台德韶章(大五一·四一○上):“诸上坐经尘沙劫不...【内荷担苦与外荷担苦有别】 p0368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页云:复次由三因缘,内荷担苦、与外荷担苦、有其差别。一、所...(术语)Pāraga,佛之别号。译作度彼岸。见智度论二。...十想者: 一、无常想 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何等见至补特伽罗?谓随法行已至果位。...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
锡杖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时应当携带的道具。在禅林中,锡杖有一定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锡杖的得名是因为振...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譬喻当中再回归到道理,说明降伏妄想的方法。 我们看经文: 佛...有一次,文殊菩萨示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好几个人正在试图擒住一头猪,准备将它宰杀了。那头猪四处狂奔...
昔时,佛与大比丘们一起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当时,提婆达多怀毒害之心,诽谤佛,还自认为有理。众人呵叱他,...
在蓝蓝的天空中,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无忧无虑地唱歌,这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世界。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有...
你们听《楞严经讲义》,你们应该把这个讲义销归自心,销归自己当下这一念。七处征心,讲的什么?十番显见,义理在哪...
真金失色
【佛光大辞典】
上篇:真金山 | 下篇:真金铺 |
恃怙,倚赖之义。据出曜经卷一载,佛因众生愚痴,以其所有作为恃怙,不知世间无常,恣意放逸,不求出世究竟无为之道...
得断次第有五种
比丘犯逆无初
本迹释
摩诃诺伽那
七僧
非梵行
彻底
内荷担苦与外荷担苦有别
波罗迦
十想
见至补特伽罗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即使没有往生,你所念的佛也没有空过
比风水更厉害的命运改造

锡杖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今天去造业,是外境错还是内心错
文殊度屠夫

佛与提婆达多所结的冤结

用一颗简单的心来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