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诸家释法华经时所判之迹门、本门。法华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迹门之法华,谓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间四十余年之说法,开三乘法为权方便,以显一乘法之真实义,所说之教理均为开权显实。本门之法华,谓释迦之身生于王宫,成道于伽耶(迹),然此佛身非佛之实身,而为佛久远实成之法身(本),为济度众生之故,一时垂迹,示现伽耶成道之应身而已,此为佛之开迹显本。(参阅“本迹二门”1965) p432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无逸能超大海】 p1077 瑜伽十八卷五页云:云何无逸能超大海?谓于彼定终不爱味;乃至亦无坚着安住。唯除为证诸漏...亦名:盗戒犯缘不列方便 行宗记释云:“初问,可见。若准事钞,须具六缘,五兴方便。今此除之,故发是问。答中,初...(1532~1612)明代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幼习儒学,十七岁举诸生,以学行称著。受邻人影响,寄心净...【缘义作意】 p1301 瑜伽十一卷十五页云:缘义作意者:谓思修所成慧相应作意。...【五种行】 p0256 瑜伽六十四卷十六页云:复次有五种行。一、身行。二、语行。三、意行。四、业行。五、寿行。...佛之光明。赞阿弥陀佛偈(大四七·四二一上):“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号光炎王。” p2620...(佛名)Akṣobhya,如来名。具名阿閦鞞、阿閦婆。译曰无动,不动。无瞋恚。往昔于去此东方千佛刹,出现于阿比罗提...贪欲的心取著五尘的境界,为四取之一。...(杂语)懡欏为梵语,译曰惭愧。即一场之惭愧也。碧岩集第一则,达磨渡江至魏,有不免一场懡欏之语。此外禅宗语录多...(寺名)皇明寺观志曰:灵谷寺在应天府钟山东南,晋建,宋改太平兴国寺。洪武年徙建于此。...(地名)舍卫城有长者哀恤孤危。世人呼曰给孤独Anātapindika,佛在摩揭陀国时,来闻法三归为优婆塞。后乞佛来舍卫...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素食者如何才能在日常饮食中保证均衡营养呢?英国食品标准局提出了最新建议。 吃坚果获取足够的硒 硒是机体免疫系统...
常念知足。就是内在的觉醒,知道万法因缘生,不妄求,知道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万法,所以内心得到最深刻的满足。...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华经方便品》中云: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所以...
问: 每天念佛的时间被发心做事占用了,而且有空念佛时,也都是要做的事在脑子里面转,感觉这样心里很不安。那么发...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
一般人很难想像,内心的宁静和寿命的长短有很密切的关系。心灵越宁静,禅定的功夫越深,寿命也就越长。例如〈阿毗昙...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
曾有一段时间,释迦牟尼佛住在给孤独精舍,波斯匿王非常崇敬佛陀,发心供养佛陀及诸大众眷属,为此他在祗洹精舍方圆...
迹本
【佛光大辞典】
上篇:迹化 | 下篇:骨笔 |
(术语)大日经所说之三句义也。第一句菩提心为因,是因。第二句大悲为根,是行。第三句方便为究竟,是果。此三者,...
无逸能超大海
大盗戒犯缘不列方便
袾宏
缘义作意
五种行
佛光
阿閦
欲取
懡欏
灵谷寺
祇树给孤独园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素食者如何保证均衡的营养

知足是内在的觉醒

《法华经》中最精彩的七个比喻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让温暖弥散

天人长寿而不能永恒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