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沙门不敬不王者论第五。揭示人之形体虽会灭尽,然精神不随之灭尽,且将轮回不已。沙门不敬大王者论之前段,述及出家是为断除宿业、脱离轮回之网,故不应顺从世俗之轨范,本论即就此前提,以精神不灭之观点,论证轮回之存在,为当时有关“神灭不灭”论争重要文献之一。(参阅“神灭不灭论争”4257)p378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将成僧事,集僧告白其事使众和之也。...梵语 parāyana。意谓趋向最高目的,或究极之道。又作究竟地、究竟位。此乃大乘五位(五道)之第五位,指菩萨修行最...梵名 Haribhadra。为八世纪中叶之印度学僧。出身于刹帝利阶级。于德瓦巴拉王(梵 Devapāla)之世,出家为僧,博通...位于陕西长安安定坊之古寺。唐高宗咸亨四年(673),章怀太子舍宅为寺。善导之门人怀感住之,时四方同好之士来投者...指五种边见,相对于“中道实智”。即:(一)有,(二)无,(三)亦有亦无,(四)非有非无,(五)非非有非非无等五种着边之...(杂语)以坐禅工夫为专,而暗于教文之义理者。...凡八卷。又作拣魔辨异录。清世宗撰,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明代临济宗僧汉月法藏撰有“五...【境识俱遣】 指客观的外境,与主观的心识同时俱遣。主客俱遣,即得唯识实性,亦即绝待的真如境界。《转识论》曰:...即指涂灰外道(梵 Bhasman)。为古代印度大自在天外道之一。以灰涂体,遍身艾白,形如寝灶之猫狸;受持牛、狗戒,期...(杂语)Maitrīmanas,译曰慈意。见玄应音义六。...子题:马齿缝、偷针刺、鸟足缝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缝衣叶,后衣宣脱。应作马齿缝。” 资持记释云:“缝下,...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雨宝陀罗尼...
随着我们佛法修学时间的增长,我们整个修学的功夫也应该要相对地提升。 我们刚开始都是在心外求法的。我们的心都是...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 他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 他...问: 《安士全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仅念了几声佛号,便说见到...健康的肌体必须保持水分的平衡,人在一天中应该饮用7-8杯水。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第一杯水就显得尤为重要。清晨的...
我们中国佛教弘扬中,最能够落实到行处的,就是禅宗和净土。但是禅宗和净土的误会也是非常之多,特别是在佛教史上修...
我们出家人上早晚殿、过堂这功德是一堂佛事。这堂佛事呢,消除我们的这些业障,增加我们的福慧。我们的业障如不能消...俗话说:「开门七件事」,人没有钱不能生活,工作所得的薪水可以维持生活所需,而工作本身因此就有了意义。仔细想想...
我叫李小英,今年27岁,父亲李明裕,祖父李根阳。家住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老林镇牛牧村7组。祖父育有7个子女,3男4女...
形尽神不灭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形像曼荼罗 | 下篇:臾那世界国 |
(术语)起惑任情,自制无法,名曰无制人。是以邪见身无法为法者。俱舍论三十曰:不见真理无制人。...
白和
究竟道
师子贤
千福寺
五边
暗证
御制拣魔辨异录
境识俱遣
餔多外道
每怛利末那
三衣作法应马齿缝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心随境转,心也跟着生灭
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早晨第一杯水该怎么喝

唐代高僧慧日慈愍三藏法师

出家人为什么坚持上早晚课
圣严法师: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