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乐染着涅槃之境而忽略利益众生之愿行,乃小乘之境界。[金刚三昧经](参阅“涅槃”4149) p415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故事)三国佛教略史曰:世尊灭后一千五百零一年(西洋纪元后五百五十二年),日本钦明帝十三年冬十月百济国圣明王...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施衣开者,有二义利:一、为济比丘。待形须立,施时不取,后须难得;恐非理乞,损业恼他。二...指印度婆罗门种姓之修行僧,或原信仰婆罗门教之外道,转而依佛陀出家入佛道者。例如佛陀弟子中智慧第一之舍利弗,其...【正念正定为定蕴】 p0506 瑜伽六十八卷二页云:问:何因缘故,正念、正定、说为定蕴?答:二因缘故。一、由自性故...(术语)谓三乘之人,离烦恼无染之清净智也。断惑证理,即此智之用。法华经方便品曰: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非律仪】 p0712 瑜伽九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非律仪?谓一苾刍,如营农者,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正...凡六卷。宋朝晦岩智昭编著。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收集当时临济、云门、曹洞、沩仰、法眼等禅门五家各宗祖师之遗...又作次第断。小乘声闻之人,为证得阿罗汉果,而顺序经四向四果之阶位,称为次第证。反之,未经四向之阶位,超越初果...(术语)去一切之情量计较而一千差万别之事物也。打字无别意,不依何事而为其事曰打。字汇曰:俗用打字义甚多,如打...【等恶】 p1118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等恶者:谓于苦受,起瞋恚故。...(书名)一卷,陈那菩萨造。陈真谛译。以藤蛇之譬,说三界无实之义。唐义净译者名为掌中论。同本也。解拳者解拳示人...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普贤菩萨行愿赞...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修行,而不是不修。因为我们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很重,不是一开...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它是一个既成的事实,过去只能当回忆。但问题在哪里呢?因为每...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
《过去现在因果经》: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过失,辄相谏晓;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三者,在于苦厄,...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 一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他穿戴完毕后,向自己...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行、证。大家学习与付出是为了什么呢?是想走一条菩提道,一条...佛家说:众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缘所致。如何面对自我人生?端视自己的一念心。 每天都在真诚...
从安乐道提升到解脱道,这个槛很多人迈不过去。这个槛你迈不过,你就很难往生了。你只能做一个世间的好人,不能成为...
涅槃缚
【佛光大辞典】
上篇:涅槃乐 | 下篇:涅槃头 |
(地名)Jetavana,旧称祇陀林,祇洹林。本为逝多太子所有之林,故云逝多林。须达长者买之而建精舍,以献于佛。即祇...
日本佛寺之始
背请戒开施衣时缘义
婆罗门僧
正念正定为定蕴
无漏智
非律仪
人天眼目
次第证
打成一片
等恶
解拳论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推荐】四个老婆

三种方法可以检验益友
改掉饮酒的习惯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享受自在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