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之本性憍慢,执着之念强,虽被种种教化,其心不为所动,虽听闻佛法,亦不能证悟。(参阅“修罗”4049) p404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三自性自他染净分别】 p0220 瑜伽七十四卷七页云:问:此三自性。几自非染能令他染?答:一。问:几唯自染?答:...【具神通者】 p0825 瑜伽六十九卷十二页云:复次诸具神通修观行者,若遇其时;便能示现;或复安住;或行他利;...全一卷。全称慈明禅师五会住持语录。又作慈明和尚语录。宋代僧石霜楚圆撰,黄龙慧南重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编...禅林用语。又作功夫。多用于指思惟辨道之事。有程度与时间二义,即:(一)指修行之程度或境地。大慧书卷上(大四七·...法华六瑞之第三瑞,释尊将要说法华经而入于三昧时,天空中即如雨般落下四种的花,叫做雨华瑞。...(术语)法华三周之一,对下类者说宿世因缘,诱证悟之说法也,即化城喻品之说法是。...(名数)苦味,酸味,甘味,辛味,咸味,淡味之称。南本涅槃经一曰:其食甘味有六种味:一苦,二醋,三甘,四辛,五...【烦恼缘境有十五种】 p1195 瑜伽五十九卷八页云:复次烦恼缘境、略有十五。一、具分缘。谓身见等。二、一分缘。谓...禅林用语。比喻人人本具之佛性。又作庵中不死人。庵,指肉体。不死人,为佛性之譬喻。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大五一·四...(术语)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也。仁王经说五忍,此为第四。或为初地之证名,或为七八九地之悟名。智度论五十曰...(术语)二空之一。又曰我空。亦曰人空。众生为五蕴假和合,无实体之众生,谓之生空。...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今天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讲一个修道者,把这个心用错了地方,以至于他在...一个居士说:自从学佛后,似乎跟人处处格格不入了,因为经常吃素、放生等,被亲戚、邻居、同事当傻子笑话。也没有什...
佛赞叹出家。这是中品上生,从这来看,他主要是针对僧众而言。为什么要赞叹出家呢?出家就能离开种种的苦恼,你在家...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靠着阿弥陀佛的信心,这个本愿,第十八愿的十念往生所摄。 (法师答:这个日本宗很...问: 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梦参老和尚答: 在安逸的时候,想到不安逸的时候。安逸的时候有很多不安逸,...
我有一个信徒开一家金饰店,叫金瑞珍银楼,她先生受菩萨戒,受了菩萨戒就开始念佛,一天到晚就修行,一定要拜八十八...
那伽波罗尊者住在古印度鹿野城时,有位年迈的婆罗门来访,他是尊者年幼时的朋友。这一天,婆罗门与那伽波罗尊者共相...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
修罗妄执
【佛光大辞典】
上篇:修罗 | 下篇:修罗宫悉地 |
别别引门者,谓若处显示先标经一句,后以无量义门广释。如经言,若比丘成就六法,尚能口风吹碎高广大雪山王,况无明...
三自性自他染净分别
具神通者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
工夫
雨华瑞
宿世因缘周
六味
烦恼缘境有十五种
庵中不死人
无生忍
生空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沙弥转龙身的故事
自从学佛后跟人格格不入....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关于日本的本愿法门
如何在安逸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推荐】金瑞珍银楼失金复得的真实事迹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