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布罗,梵名 Vipula,巴利名 Vepulla。又作毗富罗山、毗浮罗山、鞞浮罗山。意译广博胁山、广普山、方山或大山。为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五山之一。杂阿含经卷四十九谓,王舍城之诸山以毗布罗山为第一。大智度论卷二十八(大二五·二六六中):“计一劫中,一人积骨过于鞞浮罗大山。”其注云:“此山天竺人常见,易信,故说。”大唐西域记卷九(大五一·九二一下):“山上有窣堵波,昔者如来说法之处。今有露形外道,多依此住,修习苦行,夙夜匪懈。”其西南涯多温泉,温泉之西有佛陀昔时常居止之卑钵罗石室,即今比哈市南端拉琪尔(Rajgir)附近之维布罗山(Vipra)。大唐西域记所载提婆达多入定之石室等塔址,即现存之南崖。又山上存有数个阇延教祠及大砖精舍之故基。依杂阿含经卷三十四谓,此山又称长竹山、朋迦山、宿波罗首山。[长阿含卷十二大会经、大三摩惹经、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四] p384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物名)鹿之大者谓之麈,群鹿皆随之,讲者取其尾,为拂子,以象彼麈,指授听众也。比丘持之,则犯堕罪。行事钞下二...【四种学增上心方便】 p0463 瑜伽十四卷十二页云:又有四种学增上心方便。谓未离欲者,为得不还果。或不还果,依未...Qidanzang 约在辽兴宗(1031~1054)时开雕。又名辽藏。它在《开宝藏》天禧修订本的基础上增收了《华严经随品赞...谓安静之智慧。即空慧,能涤灭身心烦恼。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七下):“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现起加行修】 p0955 无性释七卷九页云:现起加行修者:谓于施等无颠倒转。如有颂言:施者殊胜,信等具足,恭敬应...(一)(807~888)指唐代普会大师庆诸。师栖止石霜山二十年,大扬宗风,其中,有学侣长坐不卧,屹若株杌者,世人称为...坐禅观想如来身,证得五神通、四无量、四无碍解,而至具足大光明之三昧。大宝积经卷八十九(大一一·五一三中):“...梵语 sad-vargīka-bhiksu,巴利语 cha-bbaggiyā bhikkhū。指成群结党之六恶比丘。又作六众苾刍、六群。佛在世时...(术语)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积集为性者,故云五蕴。...(术语)众生以烦恼为重担,菩萨以众生为重担。无量寿经上曰: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众生,为之重担。同净影疏...亦名:授式叉摩那尼法 子题:学戒羯磨、二岁羯磨、乞学戒法、与学戒法、说戒相法、六法、缺戒、式叉尼一切大尼戒应...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问: 助念的时候,助念人员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可以吗?这样助念会影响亡者吗?助念开始之前,需要洒净吗?比如...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然、宇宙、生命存在的法理,修去心灵上存在的污垢与愚见,达到...
坐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不断地放下,而不是不断地提起。当然彻底地放下,也是彻底地提起。通常我...
出生食,也就是施给众生食。于进食之时,从应量器中取出「生饭」,施与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诃利帝母等罗刹鬼子...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
【原文】 倘肯至诚念佛,决定冥冥之中,蒙佛加被,令不受危险也。凡有疾病,或遇凶祸,或求儿女,均宜至诚念佛,决...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亏。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
最近在武汉的月湖畔看到了这个知音的故事,第一次面对面地体会到了古人所享受到的生命的美好。 伯牙去学琴,老师成...
毗布罗山
【佛光大辞典】
上篇:毗尼讨要 | 下篇:毗目智仙 |
以妙法之声譬若甘露之鼓。中阿含经卷五十六(大一·七七七中):“我至波罗[木*奈],击妙甘露鼓,转无上法轮,世所...
麈尾
四种学增上心方便
契丹藏
静慧
现起加行修
石霜
普光三昧
六群比丘
五蕴
重担
式叉摩那正加受法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助念可以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吗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坐禅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

出生食的由来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除念此六字外,了无一念当情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