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duhkha-duhkhatā。三苦之一。有情之身心,本来即苦,更加以饥渴、疾病、风雨、劳役、寒热、刀杖等众苦之缘而生之苦,故称为苦苦。[大乘义章卷三、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下、摩诃止观卷七上、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二](参阅“三苦”590) p394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异类)又作迦吒布单那Katabhūtana,又Kaṭapūtana,译曰奇臭鬼。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羯吒布怛那,旧言竭吒富呾那...(术语)与三昧耶形同。但从佛身谓为身。法报应之三身。密教如其次第谓为种子,三昧耶,尊形之三身。塔婆,宝,珠,...【发业润生】 谓由惑起业,由惑润生。即由烦恼滋润业,而引生未来之果。此系惑之两种作用,唯识宗以此说明众生流转...指天台宗所立五时教中方等时之诸经。智顗将佛教诸经典之内容加以分类、解释,从释尊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鹿苑、方等...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有坚、...【十苦】 p0098 瑜伽四十四卷十二页云:复有十苦。一、诸食资具匮乏苦,二、诸饮资具匮乏苦,三、骑乘资具匮乏苦,...(佛名)Amoghasiddhi,金刚界五智如来之第五,五大月轮中北方月轮之中尊,隋业护牙拳之四金刚,金色,左手作拳印,...意即空门之子,乃世人对出家沙门之称呼。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一下):“涅槃有三门:一空门,二无相门,三无...念佛三昧的美名,因念佛即是三昧中的至宝。...【诸识得名随根非境】 p1356 俱舍论二卷二十一页云:何缘色等,正是所识;而名眼识,乃至意识,不名色识,乃至法识...谓远离生、灭之无常世界,而至无生亦无灭之涅槃寂静世界。三卷本大般涅槃经卷下(大一·二○四下):“诸行无常,是...(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桑葚干 四种干果让你养生补血,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制品中含天然铁最丰富的,每100克含铁42.5毫克,无愧于水果中补...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觐见一位老和尚。到那里的时候,恰好方丈殿里来了一拨客人,在跟老和尚请法。 有一位来客问道:大...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围许多人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于是便走马灯似地变换工作,寻找...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世二重因果的观念,对我们人的生命描述非常的精妙,一环扣一环...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种功德:第一个,明了。所以你打完坐的时候出来,你的心特别的...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己的心念、言语和行为,做了亏心事,造成了不好的后果,那么这...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
苦苦
【佛光大辞典】
上篇:苦界 | 下篇:苦海 |
(杂名)佛为人天之师,而释迦为始,故名释师。...
迦吒富单那
三昧耶身
发业润生
生苏经
四大
十苦
不空成就如来
空门子
宝王三昧
诸识得名随根非境
生灭灭巳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四种养生补血的干果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佛门素宴悟心境

十二因缘法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