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句容县。又称句容山。据传,西汉元帝(48 B.C.~33 B.C.在位)时,有咸阳之茅盈、茅衷、茅固三兄弟游此山,修道学,后化为仙人,故山名又称茅君山。汉末之葛玄、晋代之许迈、葛洪、许长史皆曾入山。南朝刘宋时,长沙之景王始以此山为道教中心地,营建道观。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将道观改名朱阳馆(又称华阳馆),作为道师陶弘景隐栖之地。武帝屡次遣使前往山中询以朝议,故时人称“山中宰相”。北魏净土教高僧昙鸾因染痼疾,为求长生之法,曾入此山访求陶弘景。南朝陈隋时代之明法师、唐代之旲禅师亦曾隐栖于此。至宋代,刘琨曾住此山。元、明各朝皇帝亦屡于此山建立宫观。然现仅残留遗迹。 p394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禅之悟道也。空之又空,第一义空也,与小乘之偏真但空相去天壤也。六祖坛经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染污意与四烦恼恒共相应】 p0878 无性释一卷十四页云:染污意者:由四烦恼萨迦耶见等,所染污故。此中萨迦耶...(菩萨)四波罗蜜之一。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居大日如来北方之菩萨名。是即大日如来入北方释迦三摩地所出生者。密号曰妙...【矫】 p1405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心怀染污,为显已德,假现威仪;故名为矫。...【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尽...【与果】 p1296 俱舍论六卷二十二页云:正与彼力,故名与果。...【一分离欲及具分离欲】 p0017 杂集论四卷五页云:一分具分离欲者:谓或依地离欲说;若于此地乃至能断八品烦恼...(地名)Mālāgiri,译曰鬘山。见本行集经三十一。...(经名)十卷,唐义净译。为金光明三译中最后出而最完备者。常略名最胜王经。唐慧沼有疏十卷。...众生己亲、见生惊怖、坏他信心、行人不应食、罗刹习气、学术不成、生命同己、天圣远离、不净所出、死堕恶道。...(术语)原为外法,一为忍苦。一为自己断食,施与于他。以为功德之法。显教称之为自饿外道。以为无义之法而戒之。佛...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你思惟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余的都带不走,其余的对你都没有帮助。就是说当死亡到来的时候,我们所有...
疾病有三类:一是业障病,宿世的恶业;二是内伤,五脏六腑受到伤害,叫内伤;三是外感,外面的风、寒、暑、湿,邪气...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学生才慢慢的走上台。 后来,老师...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
怎样增强信愿行?念佛的方法?如何做功课? 关于念佛、关于教理、关于修行等等,大家学佛后有满脑袋疑问需要解决,...◆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 万通地产董事长 冯仑 ◆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 阿里巴巴...
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乃是...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
茅山
【佛光大辞典】
上篇:范琼 | 下篇:苦 |
(术语)华为空中之花,翳为视物不能明之目,依翳目而见空华,空华必由翳目。圆觉经曰:譬如幻翳,妄见空华,(中略...
本来无一物
染污意与四烦恼恒共相应
业波罗蜜
矫
佛四无畏
与果
一分离欲及具分离欲
摩罗祁梨
金光明最胜王经
肉食十过
断食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当死亡到来时,除了佛法的功德,其余的都带不走

三类疾病的对治方法
名与利捆绑着我们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有修行问题应该怎么办
关于不抱怨的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