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蜀人。生卒年不详。文宗时以善绘佛像名世,成都诸寺多有其手迹。以圣寿寺释尊像、圣兴寺十大弟子像最为人称赞。又尝作大悲观音像,于尺绢中绘出三十六臂,所执法器诸物各尽其妙,笔迹如缕,精劲圆润,传为妙品。复作乌瑟摩像,设色未半而卒,后之妙手,无敢继成者。氏家世奉佛,幼受皈戒,终身秉持无犯。每将绘画所得,施之于人,己则绨袍一袭,终岁不易。长年寄宿僧舍,随众忏诵。卒年七十余,健壮如恒。遗言殓以僧服,葬师僧之塔侧。[图绘宝鉴] p394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转换旧形,名为变,无而忽有,名为化。佛菩萨之通力,能变化有情非情之一切也。法华经曰: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行取蕴】 p0607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行取蕴?答:若行、有漏,随顺诸取;于此诸行,若过去,若未来...又作辨事真言、成办诸事真言。密教于成办事业,如筑坛场、辨供具、奉供物等诸法事时所诵之真言;此真言即办事明王之...(人名)唐相州,日光寺释法砺之号。如谓冀州为冀部也。州称部者,是僧传之语例。...即身寂静与心寂静。寂静者,谓离烦恼,绝苦患,亦即涅槃之理。(一)舍家弃欲,息众缘务,避喧闹之世而闲居静处,不作...(名数)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中略)第三重有二十八部众,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地名)南海诸国之总称。如今之爪哇及附近诸岛皆是也。寄归传一曰:唯昆仑卷头体黑。宋高僧传一曰:附昆仑船,离南...(杂语)暗禅者之对。谓拘泥文字上所现之学问,而闲却实践的方面之修业者。...方角与处所。即占有空间一部分之场所。俱舍论卷八(大二九·四一上):“以无色法,无有方所;过去、未来无表无色,...【三受分四】 p0185 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或总分四。谓善、不善、有覆无覆二无记受。有义、三受容各分四。五识俱...含注戒本·戒经序:“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含注戒本卷上·三·八) 戒本疏·释戒经序:“形心既和,事须详审。...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生死大事,要知世间一切诸法,皆是苦本,身是苦聚,必要发心修...略说发心学禅行者,应须注意五法:一、闻。二、厌。三、愿。四、觉。五、勤。 一、闻者:愿乐闻法,以自照心,引生...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
佛经有指示我们应该怎么修,叫做四念处,四念处,四念处就是说你的心二十四个小时,要以这四种观念常常存在你的心,...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礼拜吗?能受得起人家的供养吗?这话乍听之下...
听讲不得徒事口耳,先应谛思,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学经。若知佛所为何事,则不耽著文言,若知我当为何事,则不贪...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若亲来皈依,升座,则磕头当在二、三十以上。即...问: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该如何是好?是应当求佛加持令自己病情好起来,还是什么都不...
范琼
【佛光大辞典】
上篇:范缜 | 下篇:茅山 |
云何应知施物圆满?谓所施财物非诳诈得故,所施财物非侵他得故,所施财物非秽离垢故,所施财物清净故,所施财物如法...
变化
行取蕴
办事真言
相部
二种寂静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
昆仑
文字人
方所
三受分四
谛听善思念之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学禅行者须注意的五法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一观:势至观

让这四种观念常存你心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