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中,师家接化学人时,立于“向下门”(即第二义门),亲亲切切,殷殷恳恳,加以指导,一如父母垂下双手抚爱幼儿,故称垂手。此类用语极多,如入廛垂手、垂手为人等,皆用以形容师家斟酌学人根机之高下,特以第二义门权巧接引之情形。与垂手相对者,称为不垂手,谓心中仅有“上求菩提”之意,而无“下化众生”之愿。故若将不垂手与垂手二词并称为“垂手不垂手”,即成为“出世不出世”之代用语。此外,僧职之东西两班位,亦称垂手位;盖以两班位于住持之左右两侧,犹如住持下垂之双手。[碧岩录第二则、第四十三则] p312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Vasumitra。音译婆须蜜多、和须蜜多、筏苏蜜呾罗、伐苏蜜多罗。乃说一切有部之一祖,又作天友。为一、二世纪时...(术语)法性之异名,法性为万法之本,故名法本。往生论上曰:随顺法性不乖法本。...【极通达法】 p1197 杂集论九卷四页云:极通达法者:谓诸类忍。通达诸圣法,是此二类故。...dunjianzhizheng 8世纪末吐蕃佛教内部不同观点的论争。顿,一作顿门,以汉地佛教禅宗僧人大乘和尚为代表。渐。...【四缘不畏长时生死大苦】 p0468 瑜伽三十五卷十三页云:由四因缘,当知菩萨于诸众生,先起悲心;于极长时种种猛利...为“言诠中道”之对称。法相宗立二重中道之说,其中,就言诠而论中道之旨者,称为言诠中道,亦即于世俗门中论法之或...(杂名)佛国之名。维摩诘经曰: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其界一切,...【邪方便相】 p0672 瑜伽十一卷二十二页云:云何邪方便相?谓所思惟染污品因缘相相。卽是思惟如是如是不守根门...(名数)三种之色法,五根,五境,无表色。...阿兰若的简称,是僧人静修的地方。...梵名 Yāja-valkya。Yāja 是 yaja 之转语,为祭祀之义。valkya 是 valka 之转语,为树皮之义。依三论玄义诱蒙卷中...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2007年1月9日至2月5日,深圳弘法寺举行禅七法会,本老每个禅七开示时都到禅堂讲开示。此文根据本老第三个禅七开示...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这样一段经文: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从生...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样俱全,在佛法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所谓的魔法,...
现在的众生是末法的众生,业障很重。对比自己,会发现我们就属于业障重的众生。烦恼妄想特别多,心想宁静下来,想制...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
整个生命的改变来自于修习止观,这个止叫五停心,四念处是观。净土宗也有止观,净土宗的止观叫作都摄六根。就是说佛...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生不息,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高僧祖...
垂手
【佛光大辞典】
上篇:呾叉始罗国 | 下篇:垂示 |
(杂语)吾身与吾寿命也。身者以四大为体,命者以寿暖识为体。法华经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
世友
法本
极通达法
顿渐之争
四缘不畏长时生死大苦
离言中道
香国
邪方便相
三色
兰若
祠皮衣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推荐】被人轻贱的前因后果
本焕老和尚:禅七开示
「从生至生」是什么含义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韦提希夫人替末法众生请法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什么叫作佛号安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