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法华经所说之七种譬喻。即(一)火宅喻,出自譬喻品。火,比喻五浊、八苦等;宅,比喻三界。谓三界之众生为五浊、八苦所逼迫,不得安稳,犹如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二)穷子喻,出自信解品。谓二乘之人无大乘功德法财(即六度万行)得以庄严;犹如贫穷之子,缺乏衣食之资以活身命。(三)药草喻,又作云雨喻。出自药草喻品。药草,比喻三乘人之根性。草有小草、中草、大草三种,依次比喻天人、声闻缘觉、藏教菩萨。药草虽有大中小之不同,若蒙云雨沾润,皆能敷荣郁茂,治疗众病。以喻三乘之人,根器虽有高下之别,若蒙如来法雨润泽,则能成大医王,普度群生。(四)化城喻,出自化城喻品。以喻涅槃能防止见思之非,御生死之敌。谓如有人欲至宝处,而于中途懈退,有聪慧之导师,权化作城,使之暂为止息,然后令其得以至宝所。以喻二乘人初闻大教,中即忘失,而流转生死;故世尊权设方便,令其先断见思烦恼,而暂证真空涅槃,以为苏息,而后至于究竟之宝处(比喻实相之理,即指究竟大涅槃)。(五)衣珠喻,又作系珠喻。出自五百弟子受记品。谓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亲友以宝珠系于其衣中;而其不觉知,自受贫苦。后经亲友告知,乃得宝珠,衣食受用无极。以喻二乘之人,昔于大通佛所,曾下大乘之种,然为无明所覆,未能觉了,后由如来方便开示,乃得证大乘之果,利乐无穷。(六)髻珠喻,又作顶珠喻。出自安乐行品。髻珠,指轮王髻中之珠。轮王,比喻如来;髻,比喻二乘权教;珠,比喻一乘实理。珠在髻中,犹如实理为权所隐。此谓如来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授记二乘而得作佛,犹如轮王解髻中之珠,以与功臣。(七)医子喻,又作医师喻。出自如来寿量品。医,比喻如来;子,比喻三乘人。谓诸子无知,饮他毒药,心即狂乱,其父设方便,令服好药,以治其病。此喻三乘之人信受权教,不得正道,如来设各种方便,令服大乘法药,速除苦恼,无复众患。[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八](参阅“譬喻”6809) p339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佛之尊称。佛以一体而圆满具足万德,应予尊重,故称之为圆融万德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中六句叹佛句之第六...袈裟之美称。以其无烦恼之垢染,故称无垢衣。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八中):“如幻三昧经云:无垢衣,又名忍辱...(植物)木名。法华经陀罗尼品曰: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名义集三曰:其枝似兰枝,若落时必为七分。义净译之孔雀...【无希】 p1042 瑜伽十七卷十一页云:云何无希?希、名希望。系心有在。彼不擎鼻,内怀贪愿,往趣居家。谓剎帝利大...(术语)人间之一呼吸也。止观四上曰:一息不追,千载长往。同七上曰:一息不返,即名命终。...禅林用语。指大休大歇之境地。谓心意识之作用,拂除一切思虑分别,脱却迷妄,住于大安乐之境界。修心诀(大四八·一...谓有一类。好近恶友。言恶友者。谓诸屠羊屠鸡屠猪。捕鸟捕鱼。猎兽劫盗。魁脍典狱。缚龙煮狗。及罝弶等。是名恶友。...梵名 Dharma-priya。又作昙摩卑。意译法爱。罽宾国沙门。器宇明敏,常存弘教之志。前秦建元年间来华。建元十八年(...【乐恶友】 p1308 法蕴足论八卷十二页云:云何乐恶友?谓有一类,好近恶友。言恶友者,谓诸屠羊、屠鸡、屠猪、捕鸟...(术语)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二禅天,新译名第二静虑。劫末之大水灾,限于此天。...(经名)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之性相,文殊知之,问云何发心?佛答无发是发。...雨宝陀罗尼...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讨好别人;有的人为了维护虚荣,竭力强作体面;还有人为掩饰自己...
我们今生造的业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向佛菩萨发露,对不对?但是我们过去造了什么业,我们不知道,所以佛菩萨,也想到...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智慧。佛陀遇到事情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十念法要辨识一下,有两种。 一种是慈云遵式提出的十念法,还有一种是印光大师提出的十念计数法。 大家不要搞混了。...仁义礼智信乃是中国人的美德,欺骗拐诈是人类的丑恶。美德和丑恶,是相对立的也是互成互证。没有丑恶的一面,也就不...
光绪年间的故事,一位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板信任。端午节前,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欠款,他...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之风。称,当面的称颂。讥,当面的讥讽。毁,背后的毁谤。誉,背后...一、根茎类: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缺乏有关。 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
法华七喻
【佛光大辞典】
上篇:法华一乘 | 下篇:法华二妙 |
(术语)又作检校。谓于事点捡典挍而监查之也。四分律所谓:应寻究修多罗毗尼,捡挍法律。百一羯磨所谓:言共印持者...
圆融万德尊
无垢衣
阿梨
无希
一息
大休歇底
乐恶友
昙摩蜱
乐恶友
第二禅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过去世不知道造了什么业,应该如何忏悔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两种十念法
杀子求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