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韦陀论、吠陀论。为印度古代婆罗门之经典。韦陀,梵语 veda,意译明;明,为智之义。婆罗门立四明论,佛教则立五明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胜奚宝窟卷中本](参阅“吠陀”2820) p328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人名)Dharmavardhana,阿育王王子之名。译曰法益。见阿育王经四。又作达磨跋檀那。见释迦谱十。...指九种阿弥陀佛之尊形。由于机类不同,往生极乐净土者有九品之别,其来迎之佛亦有九品,后世特以印契区别其相。以其...(人名)Balakṛti,比丘名。译曰斗力。见玄应音义二十三。...【二十四种粗重】 p0037 杂集论十卷十二页云:云何名一切麁重?略说有二十四种。谓一切遍行戏论麁重、领受麁重...缘觉乘已得涅槃果,而安住之,无更进求佛果之心,称为住果缘觉。对此,各宗说法不一,小乘及大乘中之法相、三论等权...【阿罗汉非善士趣】 p0780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五卷七页云:问:何故阿罗汉非善士趣?答:亦应说阿罗汉为善士趣...(一)梵语 sukha,巴利语同。为“苦”之对称。即身心适悦之感觉。三受之一,又作乐受;亦为五受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梵名 Jambu-dvīpa,巴利名 Jambu-dīpa 之音译。又作阎浮利、赡部提、阎浮提鞞波。阎浮,梵语 jambu,乃树之名;提...(术语)增上戒学之略。戒律为三学之一,故曰戒学,此法力强,故曰增上。增上谓力之强也。因而三学共冠增字。资持记...【掉举与心乱差别】 p1016 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十五页云:云何掉举?答:诸心不寂静、不止息、躁动、掉举、心躁动性...(仪式)七月十五日献佛之饼也。玄应音义十六曰:腊饼谓今七月十五日夏罢,献供之饼也。...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法句经)...
我是一名护士,对这个称号我曾很不喜欢。你可能会说,那不是白衣天使吗?可在我眼里,护士一词包含了太多的委屈和无...
地藏菩萨的大愿不多,四大愿。 第一大愿: 第一大愿,在忉利天,说《地藏经》的时候是在忉利天说的,不是在人间说的...
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药师佛圣诞日,关于药师佛的大愿及修持利益,有一则颇为典型的公案。 玉林国师的前世今生 明末清...
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短精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经典。自古以来...
【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也可叫禅定。禅定的种类很多,有四禅、四无量、四空等的世间禅;有六妙门、十六特胜等的世出...
明论
【佛光大辞典】
上篇:明楼 | 下篇:明澓 |
谓为耳识曾受曾了。名为已闻。彼无耳识曾受曾了。隐藏如是想忍见乐。言我已闻。如是名为不知言知。...
达磨婆陀那
九品弥陀
伐勒迦梨
二十四种粗重
住果缘觉
阿罗汉非善士趣
乐
阎浮提
增戒学
掉举与心乱差别
腊饼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把工作环境当做修行的道场

【推荐】地藏菩萨四个大愿

消灾延寿,相貌圆满,辩才无碍……这尊佛都能满愿

【佛学漫画】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心经》对人的启示

放纵淫欲,后果不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