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smrty-upasthāna。又作念住。念,为能观之智;处,为所观之境。即以智慧观察对境,而留住意念于此。为三十七菩提分法之一科。念处有四种,系以身、受、心、法等四念处,观自相、共相,而一一对治净、乐、常、我等四颠倒。此外,三念住(三念处)又作三意止,则为佛十八不共法之一,指佛所特有之功德。即:(一)第一念住,弟子等热心闻法、行正教,如来不因此而暗自欢喜,失其平静心。(二)第二念住,弟子等若不热心闻法、行正教,如来亦不因此起忧愁,而失其平静心。(三)第三念住,弟子等或热心闻法、行正教,或不热心闻法、行正教,如来皆不起欢喜或忧愁,而失其平静心。又佛、法、僧、戒、施、天等念,称为六念或六念处。(参阅“四念住”1708) p301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先尼】 亦云西伱迦,此翻有军外道。...【见结】 p0637 瑜伽九十五卷三页云:能善结构后有苦故;名为见结。 二解 杂集论六卷十七页云:见结者:卽...即代替他人烧香或上香。又代为烧香或上香之人亦称为代香。 p1546...巴利名 Puggala-paatti(补特伽罗坋那坻)。系分类说明补特伽罗(人)之书。即主要论述蕴、处、界、根、谛、人我等...六忍之一。菩萨于妙觉位时,在断了一品无明之后,即证得了一切智,能遍知一切中道之理,此时其心便安住于理上,永不...法性土、实报土、色相土、他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如来清净法身所依之土;实报土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色相土...(地名)西域古王国名。汉代之车师前部,后汉戊己校尉之故地,今新疆省戈壁沙漠东北部之吐鲁番,哈剌和绰附近之地也...(流派)有二:一、为根本结集时之大众部。以窟内之结集,谓之上座部。故窟外之结集,谓之大众部。是为小乘二十部之...【无逸能超大海】 p1077 瑜伽十八卷五页云:云何无逸能超大海?谓于彼定终不爱味;乃至亦无坚着安住。唯除为证诸漏...为后代师家所撰述之著作。即后世师僧之撰述、注疏等,而与佛所说之经、菩萨阿罗汉所造之论相对称。 p4099...(术语)谓比丘之受戒年数不久者。比丘之年云腊,由受戒之年度起算。...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一大早,弥醯就外出乞食。乞食完毕,尊者在...经过几天禅修,大家应感到自然安定,不会太浮躁。一般有五六天的禅修基础,心就慢慢开始回收,不会太散乱,应能比较...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所有的...
【经文】 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①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想自杀的烦恼可治也。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这个每一个宗教,不是讲爱就是讲博爱,要不然就是讲慈悲。那么我们要从人的最底处的地方谈...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这恐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苦苦思索的。该得到的不要错过,该失去的,洒脱得放弃,不必太在意...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时,语子孙曰:旧闻地下眷属,临终时一一相见,今时果然,幸我平生尚无愧色。汝等...
念处
【佛光大辞典】
上篇:念纯 | 下篇:念诵 |
悉昙字 (ī)。又作伊、曳、缢、曀、意、蔼、[口*垔]。为悉昙十二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方广大庄严经卷四(大三·...
先尼
见结
代香
人施设论
一切智忍
五所依土
高昌
大众部
无逸能超大海
师释
浅腊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独修需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
提不起就放下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智慧越高越不贪婪

阿弥陀佛的因地|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如何对治悲观抑郁想自杀的烦恼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
不是路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